糖衣毒药!国中生竟成电子烟贩售主力 IG成温床
董事基金会今召开记者会,呼吁政府重视新兴烟品对青少年的危害。(陈人齐摄)
许多国中生已成为电子烟、加热烟的贩售主力,在IG上贴文贩卖。(陈人齐摄)
许多国中生已成为电子烟、加热烟的贩售主力,在IG上贴文贩卖。(陈人齐摄)
电子烟商将产品包装成糖果、果冻、潮T等形式贩售,家长、老师难以察觉。(陈人齐摄)
暑假一到,国内加热烟、电子烟在青少年族群间的流通情况却也越来越严重,董氏基金会今天指出,有家长发现就读国中的孩子班上竟有多名同学在IG(Instagram)上当贩卖电子烟的下线,透过张贴「软糖」、「果冻」、「潮T」、「贴纸」等挂羊头卖狗肉的方式贩售,让人防不胜防,呼吁政府能重视新型烟品的危害加以管制。
董氏基金会日前接获家长投诉,表示自己的儿子在学校因同侪的关系染上吸食电子烟的恶习,才抽几个月鼻子、皮肤就发生严重过敏,看医生都不会好,没想到儿子反倒说,「电子烟只是雾化而已没有关系,而且味道香香的,很快就散去,也不会被发现」,让家长相当头疼。
家长指出,自己就读国中的女儿说,班上有多名同学会在IG上转发「某某同学在IG卖电子烟」,且多毫不遮掩,这些IG贴文大多是用「果冻」、「贴纸」、「潮T」等包装吸引学生点击,但事实上都是在卖电子烟与烟油。
董氏基金会烟害防制中心主任林清丽表示,去年电子烟商大多吸收大学生作为下线,于社交平台上贩售,没想到今年年龄层已下修至以国、高中生为主力,情况相当让人担忧。
林清丽说,调查后发现,许多年轻人第一次使用电子烟是自己去买,但第二次在实体店面购买时,就有一些人会被吸收成下线,开始于网路上帮忙传递讯息,而这些贴文往往都是用「果冻」、「贴纸」、「茶壶」、「牙膏」等代号包装,例如「果冻」就代表是多种口味的电子烟礼盒,「贴纸」则代表各自单一口味。
董氏基金会执行长姚思远认为,卫福部在烟害防制法中对于电子烟、加热烟这些新兴烟品的管制力道不足,他说,在国际上对电子烟的定义就是Electronic cigarette,也就是电子香烟,但台湾却称为「类烟品」,其中「类」就代表不是,将电子烟定义为非烟品,根本是荒谬至极。
姚思远说,政府规范类烟品,基本上是认定电子烟是用一些机具设备,来让人模仿烟品的使用,「但问题是在使用电子烟时会吸入尼古丁,怎么还会叫做模仿烟品使用?」质疑政府在做这样制定时,完全是受制特定的法律专家、医学专家的想像框架。
另外,姚思远也质疑,烟害防制法中未出现加热烟或电子烟的文字,政府未来要如何管制?就连世界卫生组织(WHO)、香港都将这类产品称为新型烟品或新型吸烟产品,现在国内若不禁止,未来只会后悔莫及。
台北荣民总医院家医部赖志冠医师说明,大部分的人都不清楚新型烟品的内容物为何?但事实上所谓新型烟品就是先进的尼古丁传输设备,这类尼古丁较传统尼古丁不同的是,它会转换成尼古丁盐,作用更强、更快、成瘾性更高。
赖志冠说,根据国健署统计,去年国、高中生的电子烟使用率较前年成长约6至7成,而电子烟商大多宣称各种口味的电子烟香精,就像是精油一般可让人放松,且符合人体食用标准,但事实上人体呼吸道与肠胃道结构不同,就算可以食用,只要吸入到肺部剂量过高,仍会造成相当大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