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脱「二元对立」国族叙事

陆生求学台湾,半是蜜糖半是伤。图为学校教室一景。(作者提供)

曾经有台媒用「当『天然统』遇上『天然独』」这样的字句来描述陆生与台生火药味交流状态,但其实,「陆生群体里面也满分裂的」,Nick表示,「我这么说可能又会被其他陆生吐槽是『精台』(精神上的台湾人),我身边真的有陆生非常排斥那些愿意倾听泛绿声音的陆生,他们觉得你是在『出卖灵魂』,而且你就算再喜欢台湾,但除非结婚,否则最终都是无法久留的,因为有『三限六不』,他们会更加瞧不起你,甚至和那些深红网友一样骂你是在『跪舔』。」

从忍气吞声到怨愤

Nick觉得,这些指责同胞是「精台」的陆生,跟那些言语激进的深绿台生,「二者思维方式层面似乎都没什么差别,都把自己困在了极端二元对立的国族主义情绪里面。」连陆生这个小群体内部都有这么多元的声音,那么,放到两岸、放到世界,是不是更应该学着开放思想、学着接纳不一样的观点?Nick说,「我不否认,一些台生在面对陆生的时候,虽然友善,但那给人感觉更像是『伪善』(但可能台生是无意的),他们的客气里面带着让人很不舒服的『优越感』。在部分台生眼里大陆就类似北韩一样,是一个高度集权统治、没有自由的地方,他们的善意可能更多是源于『觉得陆生很可怜』。当然,可能会有台湾人觉得陆生太『玻璃心』,总是太敏感,或着觉得陆生把『不平等』这件事说得太夸张。但具体到每一个陆生的感受,我觉得都应该被尊重,因为那些『伤痛』不论是客观层面的还是情感层面的,确实都是存在的。」

Nick进一步说,「我能理解一些陆生从『忍气吞声』到对台湾『充满怨愤』的情绪转变,的确,这个每天都喊着追求『公平正义人权』的地方,对陆生却有那么多的不友善。但在我个人的经历里面,跟台生相互熟悉了之后,这些『不舒服感』都是可以通过解释、通过沟通、通过带他们来大陆游玩而消除的。」但陆生群体之间互相攻击的做法,让Nick觉得「非常心寒」。

在台陆生,被困在了「被想像的共同体」里面,尤其在如今网路发达的资讯化社会,陆生在社群媒体上被舆论无情地「妖魔化」。

被想像的共同体

家乡大陆,网友们嘲讽他们「『逆潮流』选择去贫穷落后的鬼岛跪舔,活该!自作自受!」。在异乡台湾,台湾人更加不在意,甚至反感、质疑陆生们的发声,「当我们在网上公开谈到自己在台受到的一些『不平等待遇』的时候,就总有当地网友会回怼说『不爽就不要来啊!』还有网友跟我们说,要求『人权』就滚回去找你们习大大要!…… 中国在国际上各种打压、欺负、孤立台湾,中国人怎么还有脸跑来台湾要求获得『公平』?!」提到网路上的这些言论,Nick苦笑了一下。

虽然台湾自诩是华语区最尊重「人权」的地方,但陆生们感受到,这个岛屿所捍卫的「人权」,把「陆人」排除在外。即使做好了心理准备,预计生活中会遭受到歧视、敌意污名化,「但当真正接触到这些民粹暴力的时候,仍然突破了陆生们最糟糕的想像。」

「但不可否认的,也有一些歧视是陆生自己造成的」,Nick反思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政治光谱」,就像台湾人也不是绝对的或蓝或绿,人们的观点是多元的,「但一些非常『深红』的陆生,过来了之后,还是活在自己很根深蒂固的执念里面,还是把自己封闭在微博的那个语境里面,一定要把从小习得的价值观念灌输』给台湾人,言语也具攻击性,一定要『辩赢』台湾人,但两边的成长环境本来就不一样,从小接受的教育也不一样。陆生『输出』红色观念的行为,给台湾人带来了不好的观感,加深了他们对大陆人的敌意和负面刻板印象。」如果是在友善、理性交流的环境里,「深绿同学也不会一定要陆生接受他的观念,大家都是在互相尊重对方前提下,开放地讨论这些事情,这才是比较良性的沟通氛围。」

面对来自台湾人的这些仇视陆生的声音,面对这些谩骂与攻击,「难过、失望、沮丧肯定是有的」,在台求学五年的陆生空竹表示,「但目前这些声音不会给我带来太大的影响和压力,我不会因为这些声音而不敢回台湾或者不敢告诉身边的人我是陆生。我会积极主动地告诉我身边的人,陆生和大陆具体是什么状态,我看见的两岸各有什么好、有什么不好。」可能,陆生身分在两边都「不讨喜」,但目前,「大陆允许陆生来台就读,台湾也是欢迎陆生来就读的,两岸都在积极推动青年间的沟通。我觉得在这种大环境下,我们选择来台湾上学,选择一个向往的地方来学习、交流,不是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我们争取让台湾的小伙伴们听到大陆的声音,看到大陆究竟是什么样,尽力消除台湾人对大陆的误解,让大家彼此都更加了解对方的想法。」

A的真理=B的谬误

空竹觉得,陆生来台是一件可以促进两岸交流的事情,不论是促进陆生和台生之间的理解,还是促进大陆人和台湾人之间的理解,真正去理解不同身分、不同环境、不同群体、不同人的不同想法,可能,这就是台湾教给陆生的宝贵一课。

虽然两边都有暴戾的情绪,都困在了「二元对立」的国族叙事里面,但陆生们懂得,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他们学会了,在遇到「A的真理=B的谬误」这类事情的时候,并不是死磕捍卫某一种「真理」,因为连「真理」也是多元的,他们尝试去了解、理解,为何A和B会这么坚持他们所认为的「真理」,对于双方而言,这些「真理」又是如何形成的。(《求学台湾,半是蜜糖半是伤》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