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质性太高、违规用地 大陆文化民俗村出现倒闭潮

正在进行拆除的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多数店铺已经关门。(摘自新华社)

大陆近年各地吹起「文旅热」,但近期一份「中国特色小镇死亡名单」在网络上广泛流传,也让近几年来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文化民俗村」浮滥现象,再度成为各界关注焦点

新华社报导,2016年5月,号称投资3亿多元、占地1200亩的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在陜西蓝田县境内开业,以「一夜爆红」的姿态成为当年西安旅游市场上的「顶流」,日接待游客量一度达到15万人次。

如今,当记者再次走进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时,这个已停业的民俗村基本荒废,商户全部关门倒闭,巷道建筑垃圾堆积,园区荒草丛生。从「一夜爆红」到「帅不过三秒」,白鹿原民俗文化村的教训值得深思

据了解,白鹿原民俗文化村项目由陜西渭水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运营景区内按照关中民居村落特色,依地势修建了五六排砖瓦结构平房设施,用于开设民俗小吃店、非遗作坊茶文化广场等。开业当天便迎来12万人次的客流;2017年新年期间,日接待游客量达到15万人次。

民俗文化村一位茶楼经营直言,头一年经营状况最好的时候,茶楼员工有22名,光收银员就有3个。但第二年,客流就明显减少,生意远不如第一年。「这地方就是卖点吃的,还不一定有别处的好吃,人家来一两次也就不想来了。」

随着人流每况愈下,2019年,据蓝田县白鹿原管委会统计,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每天游客不足千人,许多商家关门大吉;同年8月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暂停营业

一个「网红」景区为何说关就关?报导认为,首要问题出在违规用地。蓝田县自然资源和规画工作人员说,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所属的498亩土地属于未批先建,被通报后,当地国土部门对一些违建项目进行拆除,此后2017年和2020年陆续拿到了321亩土地的批文,其余土地手续正在办理中。

其次则是缺少规画,各地的民俗村同质性太高。

随着「白鹿原」IP热,短短两年时间内,仅仅200多平方公里的白鹿原上,就集聚了白鹿原民俗文化村、白鹿原影视城白鹿仓、白鹿原景观农业园等6个文旅项目,还不包括其他大大小小的类似乡村旅游项目。

陜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燕说:「一个小小的白鹿原上,哪能承载这么多的旅游项目?这本身就形成了区域竞争,分散了客流,不少文旅项目注定无法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