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大陆民俗复兴 展现中华文化活力(郑清和)

福建游神活动。(澎湃新闻)

刚刚过去的龙年春节,大陆各地文化民俗大放异彩,民众热衷于前往古镇、老街、寺庙、文化遗址等历史文化场所游玩。网路旅游平台飞猪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大陆庙会、灯会的旅行热度比去年增长超过2倍,许多年俗热闹景点应运而生。传统民俗文化不仅在传承中创新,迎合了年轻世代的审美品味,也展现出中华文化的活力。

古都西安,因今年大陆央视春晚西安分会场节目《山河诗长安》再度成为关注焦点,节目中融合了陕派说唱、创意水袖、鼓乐交响等多种传统艺术形式;西安当地还借机推出了舞龙、社火、秦腔、灯会等传统体验项目,再现盛唐古韵。机构数据显示,春节假期首日西安旅游搜索热度环比上涨294%。

过去流行于福建一带的「游神」活动被称为「行走的民俗博物馆」,其中蕴含着竹编技艺、脱胎漆器、十番音乐等多个非遗元素。今年春节期间,福建「游神」更吸引了大批各地来寻找「年味」的游客。气宇轩昂的「张世子」、「张二世子」、「赵世子」等因为高颜值,在网路上走红,妈祖、临水夫人、关公文化也因「游神」活动,被更多大陆民众所了解。

在「千年瓷都」江西景德镇,春节期间,多个古窑厂前排起长龙,四处赶来的游人等待为古窑添一把新火,观赏并亲手体验制瓷;夜晚的陶溪川文创市集,成为大陆文青展示创意瓷手工作品的场所,春节期间吸引了大批游客;陶瓷发源地瑶里古镇,舞龙、接龙等传统仪式回归,隆重且热闹。景德镇春节假期累计接待游客近400万人次,旅游收入近30亿元人民币。

北京庙会今年全面开放,皮影戏、面塑泥人、赏年画、剪纸等北方年俗活动让游客饱眼福。上海豫园灯会是今年春节人气最旺的地方之一,游客蜂涌而来欣赏「一夜鱼龙舞」灯景。今年豫园灯会以《山海经》为蓝本,呈现生肖龙与海洋动植物交织的奇境,街道上的金鱼彩灯,建筑上盘踞的巨龙彩灯,让人宛如走进龙宫,创造出中式浪漫氛围。

在网路上,结合民俗与传统文化的现代歌舞亦受青睐。大陆民族舞艺术家杨丽萍推出了大型原创舞蹈《凤鸣朝阳》和《龙舞》,《凤鸣朝阳》塑造出极富东方美学的「凤」的形象,以充满张力的舞姿讲述了凤凰涅槃的神话故事;《龙舞》的表演加入了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鲁沙尔高跷,节目再现多人高跷的震撼场面,古典而又现代地展现了龙的灵动和力量。《凤鸣朝阳》在河南卫视春晚一炮而红,《龙舞》视频上传到网路之后,点击量迅速突破千万。

民俗之火,显示大陆对中华文化的重视。这波民俗热是传统文化回归中华大地,更在创新中传承,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游神」从老一辈传递到年轻人手中,「80后」出钱、「90后」管理、「00后」出力,更多新版神将形象被设计制作出来,有些结合了动漫元素,更受年轻人喜爱。景德镇近年来吸引了数万名年轻「景漂」扎根,潜心手工陶瓷艺术,背后既有地方政府重视传统文化保护并提供「孵化器」和土壤的因素,也是当代大陆青年审美和生活方式求变的体现,共同成就了瓷都与陶瓷文化的新生。

民俗热背后有情感共鸣,有消费新趋势,也有文化新张力,「俗」在创新传承中变身新时尚,甚至成为「国潮」,大陆这一新动向值得台湾关注和深思。一方面,两岸传统民俗文化有共通之处,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台湾「电音三太子」嗨翻了成都宽窄巷子,在福建和北京等地举办的两岸民俗文化活动,也很吸睛,大陆民众对台湾民俗都有欣赏的默契。大陆「网红」意公子、何楚涵有许多台湾粉丝,喜欢看她们阐述诗词歌赋的视频,《甄嬛传》春节期间在台再创收视热度,也可见两岸文化共同性。

另一方面,民进党这些年执意「去中国化」,消除课纲中的中华文化元素,实际上,中华文化是台湾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台湾不仅不能自废武功,还要思考如何再创新生,大陆的传统民俗文化热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

两岸在传统民俗、文化层面更多地交流、互通与合作,可以增进理解、亲近感和善意,在台海风高浪急的此刻,更是和平安定的一股力量。(作者为大陆资深时政评论员)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