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磁砖掉落背后的真象
接二连三的外墙磁砖掉落砸伤民众事件,引发社会关注;有鉴于过去的改善成效不彰,台北市将订定检举机制,提拨罚金的一半作为检举奖金,期能避免天降横祸。不过,以上的创举『只是防不能治』,甚至连治标都谈不上,更别说治本了!
谈到治本,有人认为问题出在磁砖本身「背沟没有倒勾」,导致与墙面的附着力不足,而易剥落。国家标准并已于二年前修订:外墙磁砖必须按CNS9737,R1018作倒勾状背沟(但业界普遍尚未采行)。又有人以为是黏贴磁砖的黏着剂出问题。其实,作倒勾状背沟只是加强附着性能,而最常用的黏着剂水泥砂浆,也能符合规范要求的拉拔试验,黏着性能无虞;而且由于水泥无机材质的特性,它比有机的黏着剂更能耐候及耐老化。但是,其最大的缺点是要正确的比例,不能随兴加水调和,且要即拌即用不可久置,以免丧失其黏着性。
承上所述,磁砖与黏着剂皆不是掉落的最关键因素,那真正的症结又为何?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这句古谚给了最佳的诠释。依照施工流程,黏贴磁砖前,外墙必须先行打底整平,因此这层打底的皮砂浆,如果材料不实或施工不良,那么附着在其表面的毛磁砖,又怎能固着牢靠历久不掉呢?
诚如,母材表面粉化、脏污或不按说明施作,那么使用再好的黏着剂如3M,欲黏结的子材仍然容易脱离。
房屋的钢筋有如人体的骨架,混凝土就像人体的肌肉,两者形成坚固的耐震结构体;而水泥砂浆则如同人体的皮肤,皮与身体完美结合才能一体成型动静皆宜。反之,如果水泥砂浆没有强力附著于结构体,那么受到外力及地震就容易脱离。而附著于其表面的建材,不论是磁砖或涂料等,当水泥砂浆脱离结构体,它们当然就一起跟着掉落了,就算两者依然紧密黏结,也是无济于事。由此可见水泥砂浆之重要性。
因此,工程会颁布的磁砖施工规范,第09310章第3.2.16节规定:施工于外墙打底之水泥砂浆及填缝,勾缝材料均需使用防水剂,或采1:2防水砂浆打底。可是如此明确具文的规定,无论是公共工程、民间建案,真正确实做到上述要求的趋近于零(希望做到的能挺身回应并欢迎观摩)。所以,磁砖如雨下就不足为奇,更不是天灾!
改善磁砖掉落伤人需要有硬底子而不是表面功夫,固本清源才能根治;更不能因噎废食限制外墙使用磁砖。没有打好底,做啥照样掉。
●作者庄汉松,成大昶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策略长,曾任行政院公共建设督导会报技术组研究员,10亿元以上重大统包工程计划主持人。本文言论不代表《ETtoday新闻云》 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文章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