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筛检普及开放诊所设电脑断层 胸腔权威医吁修法有助提高肺癌存活率

▲推广筛检普及 胸腔名医吁修法开放设备助提高肺癌存活率。(摄影剪辑/记者姜国辉)

▲国泰综合医院呼吸胸腔科蔡俊明教授,长年支持于诊所可设置电脑断层与核磁共振松绑购置许可法规,让肺癌筛检普及化。(图/记者周宸亘摄,下同)

记者万玟伶/专访

已经连续20年高居台湾癌症死亡率第一的肺癌,是台湾备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许多人也将其归咎于生活环境中油烟、二手烟以及日渐严重的空气污染,然而多数患者未能在肺癌前期及时发现、及早治疗,恐怕才是「肺癌」与「死亡率第一」久久无法脱钩的主要原因!2021年民间团体于公共政策网路参与平台提出「肺癌筛检普及化」议题,呼吁松绑法规,让民众免去大医院挂号排队,可就近到一般健检诊所或大型诊所做电脑断层(CT)自费、核磁共振(MRI)检查;后续亦有举办公听会,讨论是否可松绑电脑断层与核磁共振设置于诊所,但迄今行政机关与医界仍未有共识。

低剂量电脑断层揪早期肺癌 教授吁:政府应开放修法

3年时间过去了,当时出席公听会,并作为支持修改不合时宜法案的代表之一,国泰综合医院呼吸胸腔科兼任主治医师、好心肝诊所特聘胸腔内科蔡俊明教授表示,迟迟未有共识的原因,一是卡在健保资源分配问题,二是担心筛检结果被过度诊断而造成民众恐慌。蔡俊明教授解释,目前筛检肺癌所仰赖的「低剂量电脑断层」,辐射剂量较传统电脑断层低,并以上、下、侧面等多角度拍摄横切面,得到更为立体的影像,能观察到小至0.2公分的结节,因此低剂量电脑断层在早期肺癌筛检中,担任非常关键的角色 。

「但就因为低剂量电脑断层太敏感了,不少做筛检的人都会发现有结节,或较为异常的毛玻璃状结节,然而这些结节病变成原位癌的机率其实不高,甚至终其一生都不会出现问题。」蔡俊明教授回忆,「曾有患者发现将近1公分的结节,被其他医师诊断是肺腺癌,还说如果不开刀可能会转移到脑部,后来病患转到『好心肝』,我们让他吃2个月抗生素再做一次断层,结果结节几乎缩小到不见。」蔡俊明教授语重心长表示,医师的判读非常重要,且病患也应该要有正确观念,即使发现结节,在无需迫切处理下应以定期追踪代替开刀治疗,「有些病患开完刀发现是良性、觉得好加在很开心,但其实白白挨了一刀,而且让肺部结构破坏、留下疤痕,这些未来也会是癌变的风险之一。如果不是过度诊疗,这些风险本来都不会发生,也不会浪费医疗资源!」

▲蔡俊明教授认为,当诊所也能购置电脑断层(CT)、核磁共振(MRI)机器,让有需要的民众自费筛检,大家就不用全挤在大医院挂号排队,但同时诊所管理与病患观念也需要一并提升。

国人健康管理观念提升 肺癌筛检也可比照肠胃镜自费此外,有一派人也担心若开放诊所购置电脑断层(CT)、核磁共振(MRI)机器,让筛检普及化,可能也会造成健保资源浪费。蔡俊明教授以近年民众自费检查的肠胃镜来说明,「普遍民众已经有使用者付费、个人健康管理这样的意识与观念,像在日本,医师也会在病患能负担自费的情况下,去建议患者使用药物与治疗及筛检方式。因此,我认为肺癌在日本的存活率较高,不是因为日本医生比较厉害,而是相对来说有其制度。」因此蔡俊明教授强调,开放诊所购置筛检机器,但同时要求做好管理制度、提升准确的诊断率,能做到这两点的话,肺癌筛检普及化也才有其意义。

「虽然目前针对有肺癌家族史的45岁以上女性、50岁以上男性,可每2年免费进行一次肺癌筛检,但依我在临床上的经验,现在最好30岁以上就可以先做第一次筛检,若无异状那就定期每2~3年做一次,若有结节需追踪,就半年到1年做一次。」蔡俊明教授也表示,肺癌的成因相当复杂,包括吸烟、二手烟和空气污染等环境因素,体内代谢机制无法进一步代谢致癌物质,在体内累积并破坏DNA,也是可能形成肺癌的重要因素之一。身体的免疫机制亦扮演着重要角色,当癌细胞形成时免疫机制无法有效消灭它,也有可能导致肺癌形成。

至于平常该如何保养肺部?蔡俊明教授笑言很简单,「当空气不好时,就尽量少出门,当然也要避免空污严重时在外运动慢跑。」最后他恳切道,医疗资源应该要分散,而不是都挤在大医院,当法规松绑了、管理做好了,接下来就是让市场良性竞争,对病患来说才能享受更方便与兼顾品质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