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加密两天被破!曾经游戏厂商为了防止盗版做过什么呢?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游戏厂商与黑客破解永远是一个相爱相杀的关系,虽然黑客破解会使游戏厂商利益受损,但是部分领域上,游戏厂商还真是离不开黑客的刺激。正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也正是游戏厂商一直与黑客们斗智斗勇,所以也催生了游戏的各种加密模式,比如最新的V加密技术,虽然作为首款采用Valeroa加密技术(V加密)技术的游戏《都市巡警》现在已经在互联网上放出了破解版,并且原以为拥有最新技术的V加密会给游戏厂商带来新的希望,可是就在几天前,以《都市巡警》作为首发游戏,但是仅仅两天的时间,这个V加密技术就被宣告破解了,导致V加密技术商十分的尴尬,果然你大爷还是你大爷,比如采用D加密的《怪物猎人 世界》等游戏,依然牢牢地守住自己的壁垒。
都市巡警V加密宣告破解
虽然说D加密依旧有着不小的问题,比如在一些游戏个体上会导致游戏优化变差(D加密部分游戏场景会导致游戏帧率下降,吃更多的配置,损耗SSD。D加密吃游戏配置,这也是为什么盗版游戏体积大,吃的配置会比官方公布的配置低的原因之一),但是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成熟的,那么今天就来扒一扒在这三十多年里,游戏厂商为了自己版权的加密做过哪些措施吧。
注:由于游戏平台较多,不可能包涵所有加密方式,本次谈论对游戏加密影响较大的技术。
其实总体来说,无论是怎么防盗版,大致都会分为硬防和软防。在游戏发展初期,由于技术的限制,再加上人们对于互联网不是特别的敏感,所以早些年的主机方面的游戏厂商大多都采用硬防的破解方式,而PC端的游戏厂商大多采用的是软防的方式。
对于各位玩家来说,硬件破解距离玩家还是比较远的,因为也只有极客或者破解团队才会有如此精力去研究探索,大部分玩家一提到硬件破解,一般第一印象回想起小霸王,这个……小霸王我们就不要探究了,因为这位兄弟是狠人,人家是研究破解游戏,小霸王是直接给你造出来一台“FC”,从根就给你掐死破解游戏的念头了。
要说硬件破解,咱们得说一下主机得黄金年代代表:主机PS2,掌机PSP和主机Wii。
先说PS2吧,这台游戏可以说是直接把索尼抬成游戏大厂的功臣,据说在当年性能之强大连美国国防部都佩服(传言美国国防部搭桥架构连接了100台PS2用来当作处理卫星信息的超级电脑,真假无处可寻,PS3出了也是传言被美国国防部拿去架构100台),就是这位功臣,扛住了三年的破解时间,在索尼推出PS2后,基本上进入了光盘时代但是由于光盘的可重复擦写性,使防盗版变得异常的困难,于是索尼在主机BIOS上直接焊接了一块加密保护系统,专门用来克制盗版光盘。
PS2“直读芯片”焊接破解
PS2是在2000年发布的,黑客们当时没有好的办法,所以直接从硬件下手,当时PS2破解的方式有两种软破和硬破,软破会在下文提到,而PS2的硬破就是非常直接了,在PS2主板上直接焊接上“直读芯片”,这个芯片会使主机直接绕过加密系统,直接读取光盘游戏。
PS2直读芯片
由于DVD光盘在2000年并未普及,而PS2的加密手段又是比较完善,因此有关PS2的破解实际上被拖一年多,直到2003年才完全破解,有了更安全的软破解:引导光盘直接把反盗版系统屏蔽,游戏光盘随便玩。
PSP自制系统,神电搞定
而掌机PSP,则是为了保护游戏不被破解,直接推出了自己独家授权的记忆体“玩家称记忆棒”以及UMD光盘,记忆棒好解释,就是自己推出的一种技术规格储存卡,在当时那个年代很难被仿制(索尼当年的生产线确实牛)同时掌机自带反检测系统,要不是索尼自家的记忆棒直接罢工;
而UMD则是一种小规格的光盘,索尼自主研发的UMD光碟全称为“UniversalMediaDisc(环球媒体光碟)”,这种光碟直径为6公分,具有塑料保护外壳。UMD碟采用660纳米红光镭射双层记录方式,最高容量为1.8GB。在当时那个年代,这样的技术直接让黑客傻了眼。
不过该来的还是来了,随后PSP直接全线宣告破解,先是有“神器电池”,原本神奇电池来源于索尼官方的一个修理PSP的工具。PSP在升级时可能由于断电、强烈震动、操作失误等等因素下容易造成系统文件破损,而使PSP无法正常开机。修理人员会使用一种特制的电池来启动PSP以便重新安装系统,但是这种特质的电池后来被编程爱好者发现并成功利用PSP的普通电池和记忆棒制作了这种可以重装系统的电池。而制作神器电池十分简单,只需要原装电池,再通过网上下载的插件直接就可以引导PSP了,“神电V8”玩家的骄傲;随后由于有人放出了PSP的技术设计信息代码,PSP从1000系列一直到3000系列全部破解,更是有大神直接制作出来“普罗米修斯”系列自制系统。
Wii的悲惨分解
Wii刚开始出来是很难破解的一款主机。虽然光盘是DVD,但是和普通的DVD又不一样,后来有的大神发现用LG家的DVD-ROM可以直接复制光盘,但是Wii主机依旧不认可怎么办,大神直接在光驱的控制芯片上面焊接了PIC单片,直接把反馈信息给拦截掉。
老任知道这个情况之后,直接把这两个引脚给切掉(老任心理想:给你能的,让你焊?)
然后大神们再焊……
软破:从“小玩具”到D加密
要说最早的游戏防盗版技术得从1984年的《Elite》说起,它的防盗技术完全就是一个“玩具”,一个小小的偏光镜,当时玩家购买游戏后,游戏会在屏幕上显示一堆看不懂的乱码,只有通过偏光镜对着显示器,输入正确的验证码才能进入游戏。
不过由于当时电脑的分辨率以及清晰度不够,尺寸也不一样,经常会导致偏光镜无法看到正确的验证码,所以在当时的市场上只出现了一小段时间。后来游戏厂商就出版了说明书加密。在当时一本厚厚的游戏说明书不仅是游戏介绍,故事背景以及通关攻略,还肩负起游戏密钥的作用,当游戏开始之前,根据说明书输入一个随机指令,完全正确后才能进入游戏。
纸质说明书在市场上的反响效果还是不错了,渐渐的厂商玩high了,直接推出说明书进化版:轮盘密码大揭秘。
每一个密码卡都是经过厂商的专心设计的,合着当时买游戏都是买一赠一,玩游戏之前必须得玩一下附赠的小游戏。
后续也推出了“无字天书”等各种各样的变种。
但是,纸质的防盗方法得花钱啊,厂商为了更多的利润,于是往其他破解方式发起了调整。在1980-1990这十年期间,当时的游戏载体基本上都是软盘(就是“我的电脑”的B盘)
但是软盘装载游戏对游戏厂商有个致命弱点:防盗性差。为此厂商在软盘上面做了手脚,在磁盘上面编辑几个坏道,这些坏道只有厂商才能知道,如果是被复制的话,坏道不吻合,程序运转的时候直接就卡死,导致游戏就无法正常运行,但是有的黑客就反之而行:你不是有坏道吗?我就挨个检测,用checksum等校验算法直接给你测试出来,然后再复制。
后来游戏厂商直接就放弃了这个方法,不单单是因为被黑客破解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软盘的寿命不佳,玩家经常读取游戏会导致磁盘损坏,所以并不是长远之计。
接着就出现了我们所熟知的CD-KEY,这个应该是最短命的防盗版措施了,由于当时并不像现在,类似steam那样云端服务器与本机相同才验证成果那样,CD-KEY是直接存在本机上的,所以出现了大量的算号器直接就把这个防盗措施给打趴下了。
接下来就是万恶的starforce软件出现了。在一开始,SF优秀的防破解能力让厂商欢喜不已,但是SF就是因为太霸道了,所以导致连硬件都伤害了,SF就是那个能让你电脑光驱损坏,主机自己玩自爆的那个软件,因为SF使用的权限非常高,这伙计就像病毒一样,你把它卸载了(非官方卸载),它还是会老老实实的呆在你的电脑里。
有事没事的就读取读取你的资料,没事搓一搓你的光驱让它卡顿卡顿啊,最后因为SF读取权限太高,导致所有厂商直接废弃。
一直到今天,发展到了我们所熟悉的大爷——D加密了,D加密目前的安全性还是十分高的,因为除了开发商目前还没有具体的D加密描述机制,现在就算是偶尔有些游戏被破解了,但是采用D加密的游戏也很快就使破解游戏失效。虽然有些玩家认为使用D加密的游戏会使电脑卡顿,但是它的保护性确实是毋庸置疑的。
为了防破解,游戏厂商也是心酸的一批,不仅仅要想怎么能拿出来好的游戏给玩家,还要想着怎么才能防破解,简直是姥姥不亲舅舅不爱。
有些人认为只要保护好新游戏前一两个月不被破解,加密技术就算是完成任务了,但是厂商依然讨厌自己的游戏被破解,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吧,从市场的角度上看,如果盗版的玩家通过体验和口口相传,随后直接入正版,其实也起到了一个宣传的作用,因为游戏的价值需要玩家来认可,当然,这也并不是说玩家可以随便玩破解游戏,黑客可以无限制来破解,毕竟专门破解别人的劳动成果那也不是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