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花怎先帮台积电找水

(图/本报系资料照片

打开水利署网站,全台21座主要水库有17座蓄水量已经低于5成,其中6座低于20%,中部最大的德基水库蓄水量不到6%。看老天爷脸色的治水更难于治电。

2020年的降雨量1519毫米,过去的年均雨量则是2207毫米。气候变迁下,每年的降雨极端多或极端少的现象交互出现,政府却仍然紧抓传统的治水思维,也就是增扩建水库作为最后的救命稻草,看似有在做事,实际上是对永续发展极度有害的瞎忙。

从1930年日本人修成乌山头水库以来,全台湾已经建造280余座大小水库(现役约90余座),现在山区已经到了没有地方盖水库的情况,不但用光后代子孙的蓄水空间,更是耗费大量经费清淤。然而这种集中式水利工程早已被证明无法因应气候变迁的极端气候,对干旱与洪水的抵御能力都非常差,同时还会破坏生态,工程破坏地层,威胁邻近社区生命安全

此外,台湾的流域已经生病,没有健康的流域就没有永续的水资源可言。水库破坏了流域上游的健康,而不断加高的堤防、截弯取直或大幅减缩的河道虽然让洪泛区被驯化成为「河岸第一排」的建筑用地,却也让河川的蓄水功能变差雨水更加快速流入海洋,这些都是在浪费雨水,可以说台湾缺水窘境更多是人为造成的结果。

治水是百年事业,100年前人定胜天概念下的水泥化水利工程已经证明无法因应时代环境的变化,然而当今政府一面高喊气候变迁之狼来袭,一面却持续「明知不可为」的治水方式,令人困惑且为后代担忧。

缺水问题除了患寡,更患不均。《水利法》明文规定用水优先顺序民生农业、工业,怎么一遇缺水,掌管水利的经济部长王美花第一时间就开始帮台积电上天下地的找水,「护国神山」理应是句网路玩笑话,怎么第一个被洗脑的就是经济部长?事实上,负责任且讲求永续的企业,应该提早部署,提早对自己的用水负责。

农业向来被点名为最大用水户,但从农业用水来源以河川为主、可补充地下水,以及灌溉后用水仍可利用等面向来看,用水大户大帽子加在农民身上显然不合情理。农委会应加速智慧灌溉(水闸)的进程,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并恢复灌溉蓄水的传统,减少对公共供水的依赖。

最后是民生用水,六都人口超过1600万,全台湾7成的人口集中于都会地区,因此城市自身的水适应能力相当重要,包括用鼓励方式强化建筑物的雨水储留功能、道路的海绵舖面设计、都市绿化面积增加、开放被覆盖的河道、增辟或保留湿地等,都有助于城市蓄水、降温,同时提高居住品质

百年来台湾的环境已然骤变,国家治水不能再因循殖民时代的思维,以水库为因应,漠视正义,而是为台湾思考于气候变迁下,下个100年不再为水而苦的韧性水方案。(作者谢英士为环境品质文教基金会董事长,高思齐为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