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重症医师要与「神明」为友? 陈志金提Orz口诀

▲掷筊示意图。(图/记者周宸亘摄)

网搜小组综合报导

亲人住进加护病房,有些家属会因为担心而寻求神明民俗疗法,但医师可能会觉得权威挑战而发怒,医病关系陷入紧张。对此,奇美医院加护病房医生陈志金则认为重症医师可以尝试与神明当朋友,他也提出了Orz口诀

陈志金在脸书发文指出,学西方实证医学的医师经常会对神明或民俗疗法感到不以为然,所以家属就得偷偷的请「貌似友人高人」,趁探病时来暗中「作法」,或者是趁护理人员不留意时,偷偷的灌、洒装在保特瓶中的「符水」,搞得两造碟对碟。

「有时候为了撇清责任还要写『切结书』、医师因为权威被挑战而触怒呢!」陈志金说,这样让医病关系恶化情形履见不鲜,但其实家属也是在无助之下抱着姑且一试的态度,不一定是对医疗的不信任。他呼吁,医师应该平常心看待,不必过度反应,反而如果因为生气要求家属签切结书,才是破坏彼此信任的开始。

▲陈志金医师经常在脸书分享一些卫教观念。(图/翻拍陈志金脸书)

陈志金进一步指出,医师可以与「神明」为友,站在同一阵线,共同「治疗」病人。他也提出Orz口诀,O是「主动开明」(Open-minded),也就是主动向家属表明有什么宗教信仰、需要祷告或拜拜的都不反对,家属听完通常会松了一口气,觉得医师通情达理,使用符水也不必偷偷摸摸。

陈志金说,他把迷信当成是彼此建立互信与共识的一环,让家属可以为亲人「尽一点力量」,无伤大雅,毕竟迷信是从小的生活环境养成的,一时半刻也不可改变,而且当家属有此需求时,表示他们了解「病情严重性」、「医师可能也无能为力」,这也有助于消除对治疗的过度期待。

口诀中的r则是「善意提醒」(remind)。陈志金表示,这个时候的家属通常是很脆弱的、容易被骗,他会提醒家属如果有人介绍昂贵的偏方小心,而庙里拜拜不需要花太多钱的,医师都不会反对。「这样的善意提醒,也是让家属感受到我们的关心,以及我们是同一阵线的!」如果病人有消化道免疫力问题,医师也可以跟家属商量,符水可能象征性喝一点或涂在嘴唇上,重点是在一开始就释出善意,同意他们这么做,怎么做?其实家属都好商量的。

▲拜拜示意图。(图/记者季相儒摄)

而z是「峰回路转,互相往来」(zigzag)。陈志金强调,神明的「代理人」其实就是乩童或庙祝,所以医师基本上还是和「人」在互动,「他们之所以会灵验,其实就是很会察颜观色、摸透家属的心理明白了这点,就不难理解,我们其实『是友不是敌』…」

陈志金也进一步举例,曾经有病人命危,但儿子坚持拔管,说是神明指示要拔管才能活,该怎么办?这时候就要想到互动的对象是神明的「代理人」,就如同医师要会诊其他专科医师一样,「被会诊者」需要有足够的资讯,才能给出正确的建议,所以他告诉家属神明给的指示是前几天的,而病人这两天有了重大变化,他边解说边把重点写在纸上,让家属拿那张单子给神明看看,而隔天家属哭着告诉他,神明说前一天晚上来医院看过,说情况不乐观。

「现在你知道了吧?为什么这神明会这么灵验?英雄所见略同嘛~」陈志金指出,神明也会有Time limited trial的观念,就是「先试试看这个治疗,有没有机会,就看这三天了」,也是很常会遇到的,跟安宁的观念其实是一致的。

▲治疗示意图。(图/达志影像

陈志金在文末再次强调,医师不必因为家属的迷信就生气,甚至和他们划清界限,医师应该尊重家属的信仰,了解这个Orz口诀,重症医师也可以和神明成为好朋友,共同替病人和家属解决问题

不少网友看完文章后纷纷表示,「太佩服您了!陈医师!」「真的,宗教信仰在任何地方都是需要被重视的。」「将心比心。」「人性化的会诊,佩服。」「把界线讲好,多一份力量也不错!」「如每个医师有此心态,建立彼此信任,那医疗纠纷必不会发生了。」而陈志金也回复,「我是不相信,但是我尊重相信的人的『相信』。」

影音推荐】为什么人会认床?因为只有一边大脑睡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