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施政停在「由上而下」 蔡英文:回归「以人为本」

记者张语羚/台北报导

民进党总统参选人蔡英文20日出席全国艺文顾问团大会,并谈到未来文化政策的7大目标。她认为, 政府的文化政策总不上时代潮流,还停留在「由上而下」的治理模式文化部门,也经常沦为政治化妆师,文化资源的分配,更有很多让人诟病的政治考量,必须回归到「以人为本」的思维

蔡英文接着举例,4年前总统大选的时的「梦想家事件」,以及前不久的「文化部经费补助争议」,都是活生生例子;她说,这种欠缺中心思想的文化行政,成为了文化发展障碍,在「以人为本」的思维下,文化应该要让每一个人,在生活的各个层面都能够享受到,而且让每个人都因为文化的涵养,而有充分的幸福感

蔡英文的文化政策包含7大目标,包含翻转由上而下的文化治理、让文化为全民共享、确保文化多样性、文化从社区出发、提升文化经济当中的文化涵养、给青年世代更丰富的土壤、善用文化软实力重返国际社会

【蔡英文文化政策谈话全文】 各位好,非常高兴今天可以来到台中跟大家见面。看到今天现场来了这么多文化界的朋友,我感到荣幸,也很欣慰。各位长期以来,在不同的领域进行艺文创作,在社区默默推动文化扎根和传承,所贡献的每一分力量,都巩固了台湾文化的核心价值,提升了民众的生活品质。我要藉这个机会,向大家致上最高的敬意。我知道,大家之所以这么关心文化政策,是因为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而且过去七年多,政府的文化政策,严重地背离大家的期待。所以各位会希望知道,如果民进党执政,将拿出什么样的文化政策,来改变大家所不满意的现状。我们听到了艺文界很多朋友的声音,也深刻地体认到,要改变台湾,文化将是转型的重要关键。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拥有源源不绝的创造力,才是王道。唯有透过教育和文化 来促成人的解放,我们才有可能培养出 具有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公民。我们这样主张,并不是把文化当作经济的工具;而是相信,如果一个社会,能够赋予每个人平等的机会,来追求自我的实现,让每个人都能够发挥他们的创造力,那么这个社会,才是一个拥有无穷发展潜力的社会,也是可以让人安居乐业、充满幸福感的所在。这种幸福感,是我们所有政策的终极目标。也因此,我才说,文化是促进我们国家进步的关键动力。所以「厚植文化力」,将是我们文化政策的核心。同时,我们也绝对不能忘记,文化的蓬勃发展,背后必定有民主价值的支撑。台湾在民主转型的过程中,有许多人努力争取言论自由和表达自由,使得台湾的文化越来越多元、丰富而细致,容许各种不同的创新和叛逆。从历史上的发展来看,台湾本来就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移民社会。近年来,更陆续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新移民,一同加入了这个社会,这些新的文化元素,也让台湾的本土文化更加丰富。民主和多元的精神,滋养了文化的土壤,也造就了我们引以为傲的生活方式。也因此,不管我们旅行到多远的地方,最后还是觉得回到台湾最舒服、最舒适。这个共同的生活方式,绝不是来自於单一的价值,而是社会多元文化样貌的总和。但是很遗憾地,政府的文化政策,却总跟不上时代的潮流。文化施政,依旧停留在「由上而下」的治理模式;文化部门,也经常沦为政治的化妆师;文化资源的分配,更有很多让人诟病的政治考量。包括四年前总统大选的时候有个有名的事件就是「梦想家事件」,前不久的「文化部经费补助争议」,都是活生生的例子。这种欠缺中心思想的文化行政,成为了文化发展的障碍。文化的施政,必须回归到「以人为本」的新思维。让我们来想想看,台湾的儿童,是看哪些国家的卡通节目长大的?台湾的观众,比较常看好莱坞电影,还是看国片?还有,台湾珍贵的古迹为什么经常被破坏,想要抢救的时候,往往已经来不及了?台湾学生的校外教学,可不可以多去美术馆、博物馆,或是去认识社区的历史和文化?我举这些日常生活的例子,就是要说明,在「以人为本」的思维下,文化应该要让每一个人,在生活的各个层面都能够享受到,而且让每个人都因为文化的涵养,而有充分的幸福感。这是我们在谈文化政策的时候,绝对不能忘记的事。我们提出的文化政策,就是希望在巨大的政府机器中,可以有一组替文化把关、替文化发声、发挥文化价值的齿轮。这个机制,现在处于破损的状态,而且它已经失去了大家的信任,所以我们要换上新的机制,带领台湾走向下一个时代。为了让政府机器中的文化齿轮顺利转动,成为带动国家整体进步的主要力量,我们要达成七个主要的目标:第一,翻转由上而下的文化治理。我们要让资源分配的权力可以下放,让不同领域的文化专业者,可以透过参与治理的机制,得到合理的资源分配。第二,让文化为全民共享。我们要订定一套「文化基本法」,做为文化施政的纲领。并且要落实文化公民权,让所有人能够更公平地接触文化。第三,确保文化多样性。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民,有着不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生活习惯。我们要确保这些不同的文化,彼此之间能够对话、交流,维持多元。第四,文化从社区出发。因为社区是人民生活的所在,也是推动社会转型的基础单位,更是培养在地意识、提升公民参与、增进文化涵养的最佳途径。第五,提升文化经济当中的文化涵养。文化经济,它的核心是「文化」,而不是「经济」。所以文化创意产业的推动,应该要重新检讨,先把「文化的内涵」做好,来创造「价值」;先有了文化价值,才可能有经济产值。而且「产值」,主要是经济部门的事;创造「价值」,才是文化部门的核心任务。第六,给青年世代更丰富的土壤。下一个时代的文化政策,应该要因应新的潮流,全面支持创意和新兴的表现形式,并运用数位科技,发展文化新媒介。第七,善用文化软实力重返国际社会。我们要将具有台湾特色的文化和国际接轨,也要积极协助其他国家,在台湾设立永久性的文化交流中心。用文化外交,让全世界重新认识台湾。这七点,就是民进党文化政策的理念与目标,是我们智库中各领域、不同世代的许多专家学者,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反复讨论后,萃取出来的成果。今天很多在座朋友都参与了这个过程,今天也在官网上,公布了一份文化政策的完整版本,请容许我,花一点时间,讲一下其中几项重要的计划。第一个计划,是我们对文化教育的承诺。我们希望在学校推动「美学体验时数」,从小培养艺术与文化欣赏的能力。我就拿看电影这件事来举例好了。法国是出名的文化大国,那法国人是怎么样教育他们的孩子,从小培养看电影的习惯呢?他们的教育部跟文化部合作,每年会有遴选委员会,选出小学、国中、高中各八部电影,跟全国各地方的电影院结盟,让学生可以在家附近,用很便宜的票价看到电影。老师们会有手册,还要接受培训,这样,在看完电影以后,老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讨论。这给我们一个借镜,就是文化的扎根要从小开始,而且政府要有能力做跨部会的协调,中央和地方也要通力合作。这种重视欣赏和思考能力的教育模式,可以丰富学生的美感经验,培养敏锐的观察力。未来不只是电影,我们在「美学体验教育」中,还会纳入很多其他领域的艺术与文化体验。第二个计划,是我们要打造新时代创作自由的支持体系。这里具体的政策,包括全面改革奖补助体系,资源分配一定要有专业者的参与,而且对于关键的机制,例如国艺会,我们将增加它的资源,让它可以发挥更大的功能来支持创作。未来,不仅资源分配要力求公平,政府还要推出一系列的辅导计划和法规保护,活化艺文场馆、缩减各地的资源落差,为有志从事文化工作的人,搭建创作的舞台。第三个计划,是我们将以「再造历史现场」,做为「重大公共建设投资计划」。所谓「再造历史现场」,就是无论是有形的文化资产、以及非物质的文化资产,都需要积极去保存、维护和活化。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重要资产,我们应该把这项工作,看作是重大的公共投资,并且重现它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因此,古迹的修复,不只是修复建筑物本身而已,还应该重现建筑物在建造时的历史脉络,赋予它新的文化意义。我们甚至可以将不同的历史现场的场址、街区串连起来,成为一个更大规模的「台湾文化之路」。它将使土地和人民的记忆,得到更进一步地传承和发扬,又能向全世界展现台湾的文化魅力,甚至能够促进台湾观光的发展。第四个计划,是我们重振影视音产业的政策。台湾电影、电视与音乐创作的能量,在亚洲地区一直都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全球资本市场竞争的压力、以及政策的偏差,台湾的影视音环境面临很严峻的挑战。所以,我们要增加展演通路、和多媒体实验空间。我们希望以2014年新版的电影法为基础,建立国片院线的体系,扩大放映通路。此外,我们希望可以成立「艺文梦工坊」,从闲置公共空间与私有空间的辅导转型,发展影视音的实验场域,让影视音工作者 形成专业聚落。为了不断培养创意人才,也需要深耕文化教育。我们会透过公广集团的专业机制,扩大本土戏剧、纪录片、动画的制作,让本土的影视音人才,有更大的创作园地和表演舞台。这样的机制,也会成为台湾电影产业发展的有力后盾。至于影视音从业者最关心的投资问题,我们也会积极处理,利用多重来源的资金投资,来改善影视音的环境,像是民间投资、政府投资、政府辅导金和赞助媒合机制,都是可以增加投资的方式。第五个计划,是国际合作在地化、在地文化国际化。我们要积极争取与各国文化单位合作,建立交流平台;也要争取他们,来台湾设立永久性的文化机构。例如有法国的文化人,希望可以在台北市找一个闲置空间,成立一个与台湾农业、餐饮与厨艺文化的交流中心。这样的机构,不但会增进双方的文化交流,也可以协助我们把台湾的在地的文化推广出去。而我们自己很多的文化资源,例如国际影展,如果积极策划,也可以促成更多的国际连结,类似这样的整合性的规划,可以让台湾用各个领域的文化软实力,重返国际社会。各位好朋友,台湾正面临历史性的转型时刻,而文化,就是最关键的转型动力。我知道文化的重要性,在过去长期被忽视,所以今天我们发表文化政策,就是要标志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我会一肩挑起让文化齿轮转动的责任,再困难,我们也要全力以赴。最后我要特别感谢,在这套政策形成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的几位专家,包括艺文界顾问团全国召集人翁金珠、郑丽君委员、林曼丽教授和冯贤贤总经理,这些在文化政策形成过程中带领不同研究人员、顾问,大家一起讨论,今天才能够呈现给各位民进党下一阶段的文化政策。我也要再次感谢,今天艺文界的好朋友的莅临,我有信心,在各位的支持下,这一套进步的文化政策,一定能够一步一步来实现,也希望大家继续给我们指导和协助,谢谢大家。

►►►关注2016,邀请读者加入《ETtoday筋斗云》粉丝团。

资讯恐慌症发作?下载「ETtoday新闻云APP」快速补给→iOS:https://goo.gl/rmIDdxAndroid:https://goo.gl/XPe8U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