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必虎:大数据支持下的文旅大消费升级和精准创新
6月13日,由执惠主办的第二届CTCIS“中国文旅大消费创新峰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本次峰会主题为“破局·立势”,大会为期两天。
峰会首日,参会观众达到1300+位,30+家企业参展、100+家投资机构到场,峰会从文旅全产业链视角“资源、产品、渠道、营销、互联网、用户、资本”七大维度,来深度挖掘文旅创新,捕捉行业发展风向标。
据了解,本次峰会将有62位文旅产业大咖进行现场分享,其中共设置6场圆桌研讨,8家文旅大消费创新企业路演,2份行业权威报告发布。
以下内容由执惠根据现场演讲及录音整理而成,未经嘉宾确认。
大地风景首席科学家、北大教授吴必虎:
大家早上好,我发现今天在场有很多的企业家,而且大多数是民企和创业型公司,因为很多资源不在我们手里面,所以更需要创新。今天我没有穿西装,原因是外面下雨,刚才刘总说下雨在北京或者在中国都是好事,因为北京有雾霾,下雨至少可以让空气干净一点,今天是一个好日子,也是一个可以让思想得到滋润的日子。
我的题目是“大数据支持下的文旅大消费的升级和精准创新”,要在四十分钟把这个题目讲完是很难的,所以我会把主要的内容向大家做一个汇报。
整个行业要想发展创新,实际上和我们社会所处的阶段有很大的关系,所以首先要提出的一个问题是我们的社会是怎样一个社会,为什么出现了各种技术进步之后我们反而感到不安?实际上我们的社会处于一个转型时期,过去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我们的社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物质财富方面,几代人都是唯物主义,必须造出东西、生产粮食、挖出煤来、炼出钢来,现在发现钢、煤和粮食都过剩了,但土地制度还是什么都不能减少。最近《土地管理法》有一个新的版本在征求意见,仍然规定耕地用多少就复垦多少,需要不停地有粮食吃才有安全感。其实这种观念已经过时了,十八亿亩耕地红线是不存在的。中国的粮食是“四高”:高产量、高价格、高仓储、高进口,总体来说中国过剩的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了,但是社会的法律制度观念还是短缺经济。原来是粮食不够吃、没有衣服穿,但是现在已经过剩了,所以已经开始了情感消费,原来物资短缺的时候根本没有情感,忙的时候吃干,闲的时候吃稀,不忙不闲的时候就是不干不稀,这就是短缺思维。现在各种过剩经济下出现了一些矛盾和机会,更多的是迷茫,迷茫是我们面临的最大的、关键性的障碍。
改革开放时期很多改不动的事物都是利益机制决定的,克强总理不停地要求放权,但是最后又说不能放。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观念问题,一直认为中国社会短缺。每个行业的专家都为自己的利益奔跑呼吁,农业专家说农业非常重要,土地专家说土地非常紧缺,住建专家说在土地紧缺的情况下我们不能盖House,只能盖Apartment,所以不能批准容积率小于1.0,这些制度规范都全部过时了。北京、上海、深圳这些地方在中国人口向沿海地区集中的情况下,我们的第一消费是住宅消费。住宅消费也是一种市场消费,完全可以把北京所有的农地全部变成住宅用地,就像东京和洛杉矶一样。现在北京住宅区的面积只有东京的五分之一,只有洛杉矶的六分之一,每家的House已经足够了,因为我们只占百分之八,发达国家是占到百分之八到百分之十,如果把这些充分放开的话房价就会很低,大家就会有更多的精力创新。所以我认为如果不让这个观念从短缺经济进入过剩经济的话就很难创新。
城镇化率、第三产业比重增加、人均GDP的增长和中产阶级的形成这些数据就不讲了,要想创新观念首先要转变、制度要转变、法律要转变,否则我们是冒着违法的风险去创新。大陆的官员为什么什么都不敢动?因为被法律完全捆绑起来了,其实很多行业都是可以动的。大家可以看一看我虎说八道的公众帐号,很多证据都表明中国的观念可以放开。现在国家文物局已经在讨论了,但是《文物法》还没有改变,法律规定文物是不可以进行商业盈利的。所以观念要改变、制度要改变、法律要改变,否则中国很难进步,很难和国际上的其它国家应征。
在座很多都是做智慧旅游或者和互联网思维有关的行业,就是做大数据的指向,我更加强调精准的服务创新。大家知道,过去很多人都是靠脑子的判断和直觉,随着AI人工智能越来越厉害,所谓的大消费是指在人工智能或者技术的支持下大量的脑力劳动、智力劳动都不再需要大量的人参加,这是未来五到十年可能会发生的情况。我们都知道Alpha-Go把世界上的围棋大师都打败了,以后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Go。未来的基本架构就是休闲社会,大部分的活都是由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来干的,这个时候人们做什么、喜欢什么确实是自己都不知道的,所以就需要创新,大数据时代之下的决策、研发、服务提供、精准管理、安全管控都是这样。最近几年或者未来几年大数据支持的活动会有很大的发展,所以我们说大数据的支持和精准决策是政府部门,如果用大数据分析中国的粮食、中国的耕地系列的管理制度是有问题的,也是最低的效率,比如农民的宅基地不能进城或者进入市场,未来还会有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的人进城,这个时候乡下的宅基地就会空置或者复垦,可以把很多旧房子用作乡村度假或者复垦,这些粮食就卖不掉了,这就需要大数据的决策和支持。
刚才有很多朋友跟我交换名片,精准化是一个好东西,也是一个坏东西。过去我们说资本主义坏的原因就是资本好像不干活,天天追求最大的利润,这是我们要小心的。我经常跟清华数学比较好的人讲,资本投资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往哪里投、投了会有多少好的、正面的影响。最近我也在跟一些资本合作和沟通,我感觉旅游投资有点过热,特色小镇的投资更过热,因为那是发改委自己亲自抓的。有时候政府创新不足,但能力很大,一旦他们插手就会过剩。如果是大家自己的钱一定要小心,不要乱投。现在如果没有大数据的支持,设计策划就会有危险,包括景区的管理、目的地的营销,现在很多旅游公司都在做营销方案,数据掌握在企业手里,联邦、通信和移动三大公司各自独立,所以各个地方的旅游局要小心,单个数据是危险的,一定要多数据源,这个方面大家都在努力。
既然我们要研究大数据,中国旅游投资者的基本数据在哪里?最近几年我们和中科院管理所和北大研究院合作做了一个中国城市旅游投资竞争力。一个县的数据比较难获得,如果以省为单位又不靠谱,因为省内的差异是很大的,苏州和徐州南北差异就非常大。多少年来我们一直在做这样的努力,希望能够为投资者和研究者提供一个公共的政策工具,就是投资竞争力。我们把旅游城市作为观光城市,主要是和大自然历史遗产有关,未来更多的是休闲。综合竞争力就是观光和休闲相结合。
什么是旅游投资竞争力?应该怎样计算?起的作用多大?如果是大数据研究,结构和框架是非常重要的。最近几年我们一直在做区位的计算,因为地理学的研究当中地理计算的技术我们多少年来不停地在摸索,最后提出把景区的资源禀赋、自然资源、投资竞争力、交通和气候等等数据,这些参数的准确性和模型的持续性非常重要,有了这些数据以后我们才得出不同参数的标准。比如拿气候来讲,舒适度在不同的约束是变化的,为什么有些动物很难过长江?因为它们依赖于这样的气候特征,再就是市场区位是由很多条件决定的,比如交通的便捷性和连贯性,包括互联网的角度,整个基础设施、设备设施、旅游方面的政策、卫星指数、网络海关和污染等等,这些基础数据可以给大家提供一种精准的服务创新。
我个人是非常鼓励服务业对未来中国城镇化的推动作用,过去我们都是工业主导型,未来中国的社会是服务业驱动型的城镇化道路。在这个大的背景下中国的中产阶级逐步形成,他们比较依赖于情感消费,情感消费又在于客户为先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理论分析。大家千万不要以为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两个都很重要,短缺经济是唯物主义重要,过剩经济的时候唯心主义或者情感消费更重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这个市场,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