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須再綁漢字! 立院三讀原民身分證件可單列拼音族名

原住民运动经过30年来的奋斗,终于可以用传统名字单列原住民文字,立委高金素梅(右)高兴的和另一位原民立郑天财(左)一起庆祝。记者邱德祥/摄影

立法院院会今天(14日)三读过姓名条例部分条文修正草案,原住民运动经过30年来的奋斗,终于可以用传统名字单列原住民文字。族群为泰雅族的立委高金素梅在担任内政委员会召委期间送出委员会进入院会,在朝野立委都有共识的情形下,通过二读直接三读,高金素梅拥抱也支持这项法案的民进党立委苏巧慧。

现行姓名制度强制「汉字绑族名」,主因是内政部认为法规内要求「中文姓名」,因此原住民只能在身份文件上列出「个人汉名」或「汉字音译族名」,若要使用「罗马拼音」只能并列登记。去年11月底,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做出胜诉判决,认同原住民族可在身分证姓名栏单独以族语拼音系统登记。

今日立法院三读修正的条文明定,办理户籍登记、申请归化或护照时,应取用中文姓名,但台湾原住民族依其文化惯俗登记传统姓名者,得使用原住民族文字,意即未来原住民可于身分证文件上单列族名,不再受限汉字绑族名。

立法院院会今天三读过姓名条例部分条文修正草案,原住民立委高金素梅(左)拥抱支持这项法案的民进党立委苏巧慧(右)。记者邱德祥/摄影

原住民运动经过30年来的奋斗,终于可以用传统名字单列原住民文字。立委高金素梅(左)高兴的和另一位原民立郑天财(右)庆祝。记者邱德祥/摄影

立法院院长韩国瑜(右)敲槌三读过姓名条例部分条文修正草案。记者邱德祥/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