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影视衰弱 台湾人脑袋坏了?韩国瑜应该要知道的背后3件事
文/膝关节
日前国民党总统候选人韩国瑜到宜兰县农会参与「百工百业」座谈会,提到台湾的影视产业。他表示,用中国话发音的台湾,影视市场居然会输给朝鲜话发音的南韩。「台湾人是不是脑袋坏了?这个一定要发展」,他强调,秃头有好处,创造力很强,这条钱一定要赚。
韩国瑜式的谈话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看得简单化,去除历史文化因素,讨论起来,好像很多事情「似是而非」。乍听之下很有道理,仔细分析根本没有逻辑。
拿台湾、中国与朝鲜比就很奇怪。为什么台湾讲中国话,影视产业一直衰弱?
这个问题看看今年金马奖就知道,台湾影视产业没有衰弱,新生代的作品或是中生代的电影,请问韩国瑜有看多少或是理解多少?目前西进的台湾影视人才不少,留在本土创作的也不等同衰弱。
韩国瑜的理解应该是,为何台湾电影没有得到「说中国话的优势」?为何没在中国发大财?
那就要回到发行条件,中国现阶段的代理发行就是一场大乱斗,光发行中国本土制作的,外加好莱坞与其他语系的作品就够了。台湾电影要能去中国上映,变数很多。
目前真的去赚到中国财的。如:《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拿到8.2亿人民币成为台湾输出第一,亚军则是《我的少女时代》创下的3.6亿人民币。之前《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则是整个华人市场都写下惊人票房。
台湾电影本来要到中国发行上映就不容易,相对之下,中国电影来台湾上映,则是简单许多,就是抽签,一年保障十部中国电影上映。但中国有保障台湾一年可以发行几部吗?没有。
台湾电影人才很多,电影要过去发行上映,变数很多,并非没有人才或是赚不到中国话的钱。然后说台湾人真是傻瓜,为何南韩的影视产业用朝鲜话发音,可以轰动全世界?
韩国的影视文化与作品强度,在2000年大换血之后逐年提升品质,其一是民族性问题,韩国人不服输的精神确实值得尊敬,所以血汗拚命拍电影。其二是自己本土市场对于影视的支持,韩国以5000万的人口来说,平均一人一年观影次数可以达到4次,台湾约2次,足见观影风气差异,我们本土观众就是比较没有那么常进电影院呀。
其三就是韩国对于影视教育的细项分得很多,台湾在影视教育这块确实弱非常多,然后学界跟产业断裂,除了几个系所跟业内比较有往来之外。所以拿南韩来跟台湾比就不太一样。而且韩国影视工业就目前的整体输出,可能在商业分数上的总平均水准是「世界第一」,连好莱坞可能都还比不上。
现在韩国强悍的艺术片更是独领风骚,今年坎城影展最佳影片金棕榈大奖《寄生上流》就大放异彩,目前声势惊人,除了被《时代杂志》选为年度十大,现阶段搞不好还能抢进奥斯卡最佳影片。
▲《寄生上流》是今年强势韩片。(图/CATCHPLAY提供)
然后,韩国瑜说,这条钱台湾都没有赚到,包括电视电影的后制,现在被泰国、曼谷赚去,台湾人赚不到,而且没办法培养人才,台湾人脑袋真的有问题吗?
我真的很想说,不是台湾人脑袋有问题。而是泰国花了很长的时间,时间点也很巧,约莫是2000年时期,由于泰国地利之便,有出色海景、地势。加上当时泰国的海归派电影人才喜欢发展技术,大量人才发展技术条件,用好莱坞1/3不到的价钱吸引冲洗、音效等后期制作。
加上设置单一窗口简化外国团队来泰国拍摄作业,尽可能方便行政作业。笔者自己也去过泰国参观过后期与拍摄片厂,由于香港这些年不少后期也会直接去泰国做,便宜又快速,这些人才交流都会累积能量。而且对于欧美人士来说,泰国知名度真的比台湾高,这是事实,就连机场航班选择性都比台湾多,所以这是泰国发展的优势。
台湾这些年需要克服这些,李安招手后,引来马丁史柯西斯来台拍片,卢贝松也来拍《露西》。台湾也都为了抢影视财,努力做好很多行政部门繁琐庶务,这些韩国瑜知道吗?用如此三言两语就攻击台湾影视人员的付出,不够公允。把长期影视环境的问题,简单归咎政府不好,这样公平吗?
政府不是没有投资,没有大力辅导,如果一直说台湾人脑袋坏了?秃头有好处,创造力很强,他有一整套政策,这条钱一定要赚。那麻烦他说明他的政策是什么?我会很想知道,他的创造力到底是什么仙丹灵药。我想看看从电影产业上中下游他到底有啥对策。
本文出自外稿作家:膝关节
曾任春晖电影公司行销公关,星报,自由时报记者,现任威秀影城公关资深经理。着《这不是一部爱情电影》、《大人的恋爱》。曾任金马奖等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