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多卖几份游戏?先学学任天堂的自我审查

爱玩网百万稿费活动投稿,作者 海拉尔的风,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说到任天堂游戏,似乎总是给人一种老少咸宜、健康向上的印象。而“审查”二字,则更像是黄暴游戏才会“享受”的专利,与任天堂游戏无缘。不过,出乎大多数人意料的是,在开辟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游戏市场的过程中,任天堂的游戏就遭到过不少审查。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些审查绝大多数属于没有外力强迫、任天堂的自我阉割行为。而这背后的原因,就要从美国的特殊国情说起了。

典型的任天堂游戏形象

我国玩家对于游戏审查制度想必不会陌生,但游戏审查绝非中国专利。即使是在以开放著称的美国,对游戏的质疑之声也从来没有消停过。家长们担忧《GTA》、《真人快打》里的暴力引发青少年犯罪,保守基督教团体指责游戏里充斥着的巫术魔法、异教神等元素是在引诱人们远离基督的教导,而近年来女权远动的兴起也波及到游戏业,女性游戏角色夸张的身材、暴露的打扮往往被认为是在物化女性。像是《死或生沙滩排球3》这样的游戏为了避免口水,干脆取消了美国版本

以暴力血腥著称的《真人快打》系列也遭到不少非议

为了对游戏分级进行指导,1994年独立评级机构ESRB应运而生。虽然从理论上来说,游戏属于宪法第一修正案所保护的言论自由,美国官方不会对游戏内容进行审查,ESRB的评级并无法律效力。一款充满反人类元素、毫无下限的游戏,也可以在美国顺畅无碍的发行。

但理论之所以为理论,就在于它在现实世界中不一定行得通。出于保护商业利益、避免大众抵制的考虑,三大主机平台商任天堂、索尼、微软往往自发地拥护ESRB的评级,对游戏内容进行审查。市面上大部分游戏,虽然多少会有些性和暴力元素,但只要不太过分,最多会被评为M级(17+),而所谓的3A大作多是M级和T级(13+)。但是如果游戏鼓吹反人类,涉及到了屠杀平民和孩童,或是有对性行为的直接描写,则很可能会被评级为AO(18+),会被三大主机平台商拒绝发行。即使像Steam这样较为宽容的平台,虽然有AO级的游戏,但至今也未对色情类游戏松口。

ESRB的简单图示

正如上所述,即使没有法律或政府机关的硬性要求,游戏厂商往往也会自我审查,以保证游戏里不出现越界的内容。而即使和其他游戏厂商相比,任天堂的审查也要苛刻的多。事实上,对第三方软件进行审核、控制质量这一模式,本来就是任天堂所发明,然后推行到其他平台。早在FC和SFC时代,任天堂就对自己平台上的游戏严格把控,不仅第一方、第二方游戏,就连第三方游戏也要一一过目。当年暴力格斗游戏《真人快打》初代移植到家用机上时,任天堂就大砍一刀,把血液变成蓝色,招牌的终结技变成普通的把对手击倒,总之就是把游戏里面的暴力血腥元素统统替换掉。对手世嘉则将《真人快打》原汁原味地移植到了MD上,成功大卖,成为了当年在北美对抗任天堂的一大武器。不过即使受到了商业损失,任天堂依然不改初衷,在接下来几部《真人快打》的移植中坚持“净化”内容。

左为世嘉MD版《真人快打》,右为超任版

另一方面,性元素也一向是审查的重点。日版游戏中含有性暗示的情节,充满成人元素的对话,过度暴露和裸露的女性着装统统被和谐一空。《最终幻想6》里塞壬等女性妖怪过于暴露的造型因此被修改.审查性元素其实还算是正常的行为,但任天堂有时候却做的太过火了,甚至连SFC的《超级恶魔城4》里作为背景的裸体雕塑也被批上了上衣——可能任天堂以为美国人没有艺术课吧。

恶魔城4里被穿上衣服的雕像

时至今日,任天堂对于自己平台上的第三方的游戏已宽松的多。一方面,1994年ESRB评级的诞生,让家长可以根据评级标签挑选游戏,不用担心把《真人快打》之类的游戏当成圣诞礼物送给孩子。而更重要的因素则是索尼的PS彻底掀翻了任天堂在主机游戏业的统治,使得第三方厂商纷纷转投索尼的怀抱。在这种情况下,第三方肯给任天堂做游戏就不错了,哪还能删删改改呢?任天堂对第三方的控制就此放开。到了今天,像《Zombie U》之类的丧尸恐怖游戏依然能够在WiiU上顺利发表。不过任天堂对于自家的游戏,还是要严格的多——别人家我不管,自己的游戏可不能让小孩学坏了。甚至由于现在游戏表现力的增强,“和谐”后的对比也变得更明显。

N64(左)输给了PS(右),也标志任天堂霸权的终结

一大“受害者”就是火焰纹章系列的美国版。从《火焰纹章觉醒》开始,火纹系列就从以往波澜壮阔的史诗风转为轻度动画风。除了更加轻松的剧情以外,游戏里也多了不少服务粉丝福利场面。在《觉醒》的一个海滩主题的dlc里,玩家就可以欣赏到几位女性角色身穿比基尼的美妙身姿。但在任天堂看来,这样的场景对于美国玩家来说却显得过于暴露。于是在美国版本中,女巫赛尔加的插画就被加上一张“抹布”以掩盖她过于性感的翘臀。几年后的续作《火纹文章IF》的美版同样没逃过删改的命运——新添加的“摸摸乐”功能就在美版里被删除。

美日版本《火纹文章IF》对比

火纹系列的删改只是在一些细枝末节上,虽然也招致了不少美国粉丝的不满,但并没怎么影响游戏的核心体验。不过对于《幻影异闻录FE》来说,在美国的审查则堪称伤筋动骨。

《幻影异闻录FE》是真女神转生与火焰纹章两大系列跨界合作的产物,再加上WiiU游戏稀少,这款独占大作从公布起就倍受核心玩家们期待。不过,当美国玩家们打开游戏的那一刻,心涮的一下全凉了——游戏又被任天堂给和谐的面目全非了!最明显的改动就是女性角色的着装,性感的演出服被遮盖的严严实实,巨乳变成平胸,低腰短裤被拉起了几厘米,裙底一团漆黑…如此种种不胜枚举。还记得《觉醒》里有个海滩福利DLC吗?《幻影异闻录》里也有个类似的温泉主题福利DLC,这次干脆直接被砍掉,压根不能在美国发售

服装修改只是其中一例

《幻影异闻录》是一款根植于日本偶像文化作品。游戏里女性偶像的演出服、泳装不仅仅是给男性玩家提供的福利,还是整个偶像文化的组成部分,和游戏情节息息相关。游戏其中一段剧情是女主部翼刚刚出道后接到了性感写真的工作。虽然拍这类写真是日本偶像的必经一步,但是新人女主自然会有些害羞和不知所措。而接下来的剧情正讲的是织部翼如何克服自己,换上泳装,大方的拍出写真。但是在美版中,织部翼却只是接到了一份普通的模特摄影工作,服装也由日版的泳装变成了嘻哈风打扮。当然,剧情也相应的和日版南辕北辙——没错,他们甚至为了美版的修改重新写了一份剧本!

女主的泳装也被更换

虽然制作方这股认真劲值得称赞,但从结果来说也只能说是吃力不讨好了。把游戏中原本体现角色性格和成长的剧情砍掉,替换成无关痛痒的其他故事,整个游戏叙事上自然支离破碎,所谓的日本偶像文化也无从体现。无怪在美国上市后,《幻影异闻录》因为删改内容而遭到了玩家们的口诛笔伐,销量也惨淡的惊人。

至于为何任天堂要如此大费周章,哪怕冒着被万千美国玩家怨恨的风险也要坚持审查修改游戏,那就有很多解释了。可能是因为美国人对于文艺作品中的色情元素比较保守——虽然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堪称性开放的急先锋;也可能是由于美国女权主义比日本发达的多,所以无法接受游戏里一些物化女性的场景和情节。还有人说美国人对儿童色情极为敏感,而亚洲女性本来在美国人看起来就年龄偏小,像《幻影异闻录》里不少女性角色根本就还是未成年人,她们穿起性感的服装,对于美国人来说完全无法接受。另外,美国深厚的保守基督教势力,也让他人对一些敏感话题退避三舍。

然而单单如此,还不足以解释任天堂的自我审查。确实,《死或生沙滩排球3》这样的游戏也没有在美国发售,但还有更多打色情擦边球的作品——比如死或生本传在美国通行无阻。萝莉露着肚脐大腿满地乱跑的日本游戏也多得是。至于像《战神》系列,以异教神话为背景,暴力色情五毒俱全,除了少数原教旨基督教徒在网上抗议外,也并未掀起多少风浪。这不由得让人疑问,任天堂对自家的游戏如此严格,是否有些过于敏感了。

暴力色情一个都不少的“战神”

其实,任天堂负责本地化的团队绝非蠢材或是卫道士,他们肯定比大多数人更懂美国人的口味和心理承受底线。然而他们之所以选择了比其他游戏公司更加严格的审核标准,是和任天堂在美国的定位有关。

从80年代进入美国市场起,任天堂就着力塑造自己健康阳光、适合全年龄段的形象。16位机主机大战时,任天堂和对手世嘉就在广告风格上形成了鲜明对比——世嘉的广告多用新潮的年轻人或明星,配以动感流行的音乐,主推世嘉MD时尚、有速度感的形象,游戏阵容也充满《真人快打》之类成人向作品。反之任天堂的广告则保守的多。直到后来的Wii、WiiU时代,任天堂任然以老少皆宜的形象示人,广告里必有一家老少同时出镜,强调家庭同乐,坚持推出《马里奥派对》等聚会游戏。

任天堂在品牌塑造上可谓十分成功,不仅仅是自己的游戏在美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更重要的是在美国家长心里塑造起了良好的口碑,让他们放心的把任天堂游戏买回家中,不用担心孩子会看到什么儿童不宜的内容。每年的消费者调查中,任天堂在满意程度上都名列前茅。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形象根深蒂固就意味着转型也困难。打个比方,如果其他游戏厂商都是坏孩子,干点坏事(推出黄暴游戏)大家都见怪不怪的话,那么任天堂就像是一个好学生,哪怕偶尔干了一小件坏事,都会被无数人痛心疾首地指责。美国有一款叫做“Teen React”的让青少年试玩游戏、观看他们有什么有趣反应的节目,其中一期试玩的是《贝优妮塔2》。当贝姐裸体变身的画面出现时,试玩者们大惊失色,纷纷表示:“任天堂你怎么可以这样?”难道在网络如此发达的现在,这些美国青少年从来没见过女性的裸体吗?当然不可能。他们惊讶的是能在任天堂的平台上看到这样的游戏。任天堂在美国消费者中的形象在此可见一斑。

贝姐的形象被认为与任天堂主机不搭

于是,对自家的游戏严格审查,坚决严打色情暴力元素,保证自己的游戏都能老少皆宜,对任天堂来说也就顺理成章了。一方面可以避免影响自身形象,维护品牌;另一方面,去除成人元素的游戏也可以取得更加宽松的评级,对于销量有利。

但问题就在于,真正的全年龄向游戏压根是不存在的——你永远无法让所有人满意。《精灵宝可梦》系列算得上是最人畜无害的游戏类型,依然免不了被人指责。当年宝可梦的TCG卡牌上就因为出现了佛教字符号,而被美国的犹太人团体指责是在鼓吹纳粹——虽然佛教万字符和纳粹万字符并不一样。最后,被舆论弄的焦头烂额的任天堂只好把卡牌上的万字符通通替换掉。

一个小小的万字符弄出了大风波

另一方面,世界上有那么多玩家,自然也有千奇百怪的口味。哪怕单单限定在美国,也足足有几千万主机用户。这么庞大的人群里,有的就喜欢在暴力血腥的游戏里发泄,有的喜欢看日系性感小姐姐,还有的想在游戏中体会深邃的故事与艰难的选择——这往往与成人元素挂钩。对于这样的玩家而言,一款全年龄、卡通风格的游戏反而毫无吸引力。

更何况,很多时候一些暴力、性、或是政治元素并不仅仅是噱头,而是游戏文化的一部分。为了让游戏变得适合全年龄而进行删改,无异于削足适覆,即损害了游戏原本的风味,也丢掉了原本的受众

像《幻影异闻录》这样的游戏,其目标受众是对日本动画、偶像文化等次文化感兴趣的群体,在美国属于绝对的小众作品。而引进美国时对《幻影异闻录》所做的这些修改,说的好听点叫本地化,其实与阉割无异。结果就是大众群体依然对这款游戏不感兴趣,而游戏本来的目标受众也因为种种阉割而对本作敬而远之。《幻影异闻录》的惨淡销也属意料之中了。

更进一步说,任天堂的全年龄政策,不仅仅是毁了那么一两款游戏,而是让整个任天堂的主机事业都深受影响。

正如上所说的,玩家的口味千奇百怪,其中有的是对全年龄游戏完全不感兴趣的玩家。而不巧的是,随着玩家的年龄逐步上升(根据美国娱乐软件协会的调查,2016年美国主机玩家的平均年龄高达32岁),这样的玩家也越来越多。任天堂在玩家心中建立的形象过于牢固,使得许多年长玩家也认为任天堂主机上只有些不够刺激的老少皆宜游戏,从而敬而远之。(当然,这不完全是事实)

主机玩家的主力已经是中年人群了

相信不少人都听过任系主机是“三坟”的说法。严格来说,这两年的任系主机并不是第三方坟场,而是“3A大作坟场”。当年伴随着WiiU首发的一系列3A大作,如《刺客信条:黑旗》、《质量效应3》等,统统销量惨淡,使得第三方对WiiU彻底失去了信心,3A大作从此在WiiU上绝迹。但是WiiU并不缺少一些全年龄向的第三方作品,如雷曼、乐高系列等。这说明在第三方看来,任天堂的主机只适合轻度玩家,而无法吸引到主流3A大作用户。缺少3A大作的支持,恰恰是任天堂前些年陷入困境的原因之一。

受到影响的甚至不仅仅是第三方3A大作,还有任天堂自家的游戏。像是《塞尔达传说》、《银河战士》这样相对风格严肃的作品,销量就低的和它们超高素质完全不相称。

银河战士系列在核心玩家中有着极高的口碑,但销量差到任天堂一度对这个系列失去了信心

笔者并无意完全否定任天堂的全年龄政策。在主机游戏的黎明时期,严格的审查制度确实有助于在美国建立起主机游戏阳光、健康的形象,避免被恶意舆论打倒。但是正如多次提到的一样,主机游戏市场发展到今天,已经是越来越核心化。随着轻度玩家被手游拉走,一味坚持原来的全年龄政策,无异于刻舟求剑,再无意义可言。

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我们能看到任天堂在形象上的逐渐转型。Switch的宣传影像中,出镜的不再是从前的家庭主妇和小孩,而是深夜孤独游戏的男子以及聚会中的年轻人等更与核心玩家相符的形象。在对第三方的态度上,任天堂也比从前开放、积极的多。我们似乎可以预见,无论是在自身的游戏制作,还是未来在游戏的审核上,任天堂也会比以往更加自由,不再拘泥于原来的形象。而这,无论对玩家还是任天堂自己而言,都将会是一件大好事。

欢迎参加——爱玩网百万稿费征稿活动:当金牌作者,开本站专栏,领丰厚稿费,得专属周边!

游戏专栏投稿信箱:otaku@vip.163.com

欢迎关注爱玩APP【精选】板块,更多精彩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