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升官+回家又没事做」 造就日本加班文化
日本企业长久以来有工时过长的通病,但虽然企业祭出各种制度抑制员工过度加班,数据仍显示近20年来日本人总劳动时数变化不大,意味着制度毫无效果,就有日媒指出,造成加班的元凶有2个,一是员工希望可以晋升,二是他们不想要回家。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导,泡沫经济崩坏后,日本企业要求员工效率,推出弹性制、在家工作、提早上班等等,使得工作时数大幅增加,虽然后来出现强制缩短工时,祭出定时关灯、罚金制、事前申请制、周三「无加班日」等等缓解状况,但厚劳省统计,日本正职劳工去年1年总工时2026小时,20年前是2038小时,减少幅度非常小。
▼员工身穿写着「几点应该下班」的衣服。(图/翻摄自日本经济新闻,下同。)
▼20年来日本人总工作时数几乎没有变化。
千叶商科大学专任讲师常见阳平表示,就算公司再怎么减少工作量、效率化,加班情况还是不会因此改善,理由之一「是加班等于升官」。另外也有研究指出「加班时间愈长晋升机会愈多」,特别是女性,年工时超过2300小时的女性,升官机率是不到1800小时的女性员工的5倍;现在掌权的主管都是泡沫经济时期加班拚上来的,对太早下班的员工难有好的评价。
▼加班时数与升官数据分析图。
至于不在意能否升官和薪水多寡的人,很可能因为「下班回家也没什么事好做」,就算遇到周三「无加班日」,还是一堆人会以聚餐为由晚回家;其实许多日本男性习惯晚归、不做家事,「不加班代表『特权』没了」而上班女性同样讨厌做家事、煮晚餐因此宁可晚归。
值得一提的是,为因应公司不给加班、员工不想早回家,一些连锁餐饮店如吉野家便在夜间提供酒类、下酒菜,就是为了吸纳这些「无加班日难民」(ノー残业デー难民),首都圈的居酒屋、小钢珠店也都在周三人满为患,更有业者开设「学习咖啡厅」,提供他们学习、看书甚至是继续工作的场所。
▼「学习咖啡厅」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