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台湾藜、树豆变身餐厅料理 民众惊艳

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农粮署东区分署24日在台东农渔物产馆举办「国产杂粮创意料理」活动,邀请厨师制作成健康佳肴。(蔡旻妤摄)

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农粮署东区分署24日在台东农渔物产馆举办「国产杂粮创意料理」活动,邀请厨师制作成健康佳肴。(蔡旻妤摄)

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农粮署东区分署24日在台东农渔物产馆举办「国产杂粮创意料理」活动,邀请厨师制作成健康佳肴。(蔡旻妤摄)

台东南回4乡向来以生产原住民传统作物驰名,其中小米、红藜、树豆更被誉为南回三宝。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农粮署东区分署24日在台东农渔物产馆举办「国产杂粮创意料理」活动,邀请厨师制作成健康佳肴,希望让消费者进一步认识原乡珍宝。

打开喷枪、将梅汁腌渍过的肋排表面烤至微焦,现场香气四溢,盘底以树豆奶油马铃薯衬底,一道梅汁紫苏猪肋排美味上桌。厨师吴镇宇以西式创意料理手法呈现美味,他说,不需要炭火,在家也轻松做出美味料理。

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农粮署东区分署长徐辉妃表示,台东县原乡杂粮种植面积约250公顷,年产量约360公吨,其中小米、台湾藜(红藜)及树豆为主要作物,分布于南回线的达仁、大武、金峰、太麻里乡,少量在延平乡和海端乡。

台东县府农业处长许家豪说,台东种植的杂粮品质佳,经过海风吹拂、阳光淬炼别具风味,日前公布的必比登餐厅入选名单中,其中1家台菜餐厅就选用台东红藜、树豆在地食材;而树豆常加入排骨煮汤或煮熟加入沙拉,因营养价值高,也被称为勇士豆、男人豆,今年更开发树豆咸酱、抹酱、茶包及能量包,提供消费者多样选择。

农粮署指出,原住民的传统杂粮作物,多具有耐旱低需肥的生理特性,即使在严苛的环境也能良好生长,非常适合施行有机、友善栽培。此外,除了开发加工产品增加行销通路,也积极辅导红藜、小米通过产销履历验证,透过标准化流程确保生产品质,提供消费者更安心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