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宇程/异类、人类,真能分得清?
▲未来,机器人不但看起来像人,而且会有人类的沟通、语言、表情、情绪。(图/视觉中国CFP)
有一个人造乐园叫做「西部世界」,乐园里住着大量极度拟真的机器人,真正的人类付钱买票进入乐园后,可以对机器人做出任何事,例如殴打、肢解、杀戮、强暴……,这是2016年底,HBO 影集《西部世界》的故事设定。
这是一部思维深刻、拍摄精良的影片,但同时也极为血腥,每一集都有大量的裸露、凌虐、残肢— 虽然受害者都是「机器人」。
最近我愈来愈意识到,很可能不会有「西部世界」这样的人造乐园,因为我们都将住进「西部世界」。在那天到来之前,我们可以先想想,对待机器人,我们将允许多少的残忍?在使用机器人上,我们需不需要设定任何原则、边界、控制程序?
为了成为输家而生
讨论机器人的时候,许多人会提出「人类被威胁」—劳动者被机器人替代,失业率会提升。而在另一个观点,许多人认为人类整体终将获益,因为机器人取代的是人类本来就不适合做的事:危险、耗力、重复、肮脏的工作。在这些工作情境下,机器人只是金属手臂,只出现在工厂与矿坑,既长得不像人,而且与多数人的日常生活非常遥远。
现在看来,机器人可以取代的工作,将包括性爱、日常杂务,与居家陪伴。为了达成功能(尤其是性爱这部分),它们不但可能会看起来像人,而且会有人类的沟通、语言、表情、情绪。这已经不是天方夜谭,而是现在进行式,只待更多商业运用发展出来,带动资本投入,不久将看到更精美、更拟真的机器人。
由机器人处理难以排解的性需求,许多人会认为那是件好事。
因为个性,因为外貌,因为社会地位,因为人口结构,许多人找不到性伴侣;而这样的情况,至少是困扰,有时候是煎熬,机器人都可以协助排解。
数千年以来,为消化男性的性需求,产生了从浅(例如卖声)到深(彻底卖身)的性产业,都是由真人服务。真人服务坏处不少,代价颇高,至少很容易得病—性产业发达的地方,总也有为数众多的性病诊所。如果能由机器人替代也不错,机器人本身绝不会感染花柳,而只要充分换洗零部件,顾客的安全也更加保障。
▲一位男子亲吻他的「妻子」,他期待玩偶日后能说话。(图/The Guardian)
而性产业为了填补廉价、易操控的「员工」,数千年来绑架、贩卖、奴役幼女,暴力威吓、喂毒控制,都是性产业的背后黑幕。显然,我们乐见机器人的出现,终结这样的情况。
有些人的性偏好为社会所不容,甚至是对他人有伤害;例如恋童、爱好强暴与虐待的性爱。发泄在机器人身上,就没什么关系,毕竟它们「不真的觉得痛」。
机器人成为性服务者,或在其他层面填补需求,真的有很多好处。但是否完全没有需要考量的风险或危机?
当虚假接近真实
首先,对机器人没有底限的残忍,真的没有关系吗?
当然,大部分人、大部分的时候,很可能会好好对待机器人,毕竟机器人不会太便宜,它很可能是一部普通重型机车或一部平价房车的价格。推测多数人,可能会以照顾车子的心态照顾机器人。
但如果没有任何规范,我们也可以想见,可能不少人对待机器人的态度会是轻漫的,例如,接受机器人服务后,应该好些人认为不必表达感谢;刻意(或不小心)伤害到机器人的时候不必表达歉意;在机器人老旧需要替换的时候,就可能抱着「反正要换」的心情粗鲁的使用。更别说,少部分人可能本来就是为了「虐待取乐」的功能而买机器人。
如果没有任何规范,未来可能日后会出现这样的新闻事件:「青少年狂欢开趴,酒后鞕打砍杀并焚烧机器人,机器人呼号惨叫,青少年拍摄上传脸书」、「爸爸暴力性虐机器人,孩童日日目睹」、「为报复,ΧΧ党支持者将政治人物外型的机器人绑上桩柱,投石块、泼秽物、玩具枪射击,机器人面目全非、哀号啜泣」,这些不会是「常态」,但世界很大、人很多,两三天出现一次,随影音转载,人们可能「常常看到」。
过去,在现实之中出现的器物或形体都不会非常像人。人偶再像人,它也不会动,不会反应,不会表达痛苦。即使电玩、电影之中有人被残杀,它们总是光影,没有形体。现在,我们将造出外型上像,声音语言像、情绪反应也像,还有肉身形体的机器人,但法理上它是「物体」,所以我们可以对它没有底限地残忍。
这样的生活经验,如果常常发生,是否会影响我们对人的同理与关心?会不会有一天,我们习于人造的血流、号哭、悲痛表情,当我们面对真实人们的痛楚,也轻漫麻木了?
当真实可能虚假
日前,川普前往梵蒂冈会见教宗。一两天后,网路上热传一则影片,内容是川普在拍照时意图牵教宗的手,反被教宗甩了一掌,影片角落还打上 CNN 的标志。一时之间,全世界疯传嘲笑。又一两天后,许多人才知道,这则影片根本是假的,是以巧妙的剪接手法造成的。
其实,目前的科技已经能在影音画面上即时控制川普(或任何人)的面容嘴型,配上声音,就能把任何的话「塞到他嘴里」,然后大规模传播。这样的事情不但会愈来愈多,而且未来,连那些活生生发生在你我面前的话语或行动,都可能不是真的。
▲电脑影讯技术能即时改变影像中人物的嘴型。(影片/youtube/Matthias Niessner)
将机器人的外表,用矽胶材质做成肖似特定人物的样子,目前已经可以达成。表情、声音、语调的模拟,极可能在我们有生之年达到相当完善的水准。在那个时候,政治人物可能派自己的机器人在外头游街、握手,自己在办公室读报告。
如果总统的人偶是在他本人的意志下运用,那也就算了。但未来,有心人士可能运用立体扫描、3D列印技术,有可能不经同意与配合,就做得出总统人像机器人—他可能用来胡言乱语,甚至发表错误政策、对外宣战。会不会让社会常常陷入混乱与误解?
现在,监视摄影机是个很重要的搜证工具,可以证明什么时候某人出现在哪里。但当有一天,伪造他人的外表、表情、社态、声音都变得「不太难」,那些被拍摄到、被看到的罪行劣迹,都被推给身分仿冒者,是否也有其可能?这个世界上,什么还是不会被造假的「证据」?
当一个世界,不再眼见为凭,照片不可信,影片不可信,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现场经历,交谈互动,都不见得可信,这个世界是否有点虚幻地令人焦虑?
当虚假就是真实
甚至这一切,还不用等人工智慧发展得这么精良的时候才会发生。要让机器人工智慧彻底拟似真人,其实还有满长的路要走。但是要让真人「附身」在机器人身上,相对来说容易达成得多。只要机器人的视觉、听觉、语言接到另一个人的VR头盔,再加上四肢的感应与连动,大致上就可以「附身」在一个机器人上,如临机器人所在的地点,和身旁的人交流互动。
我很不爱长程开车与飞航,所以其实乐见这样的科技成真与普及。但是也无法避免想到,这样的科技可能用在一些极端情况下,我们做好准备了吗?
举例来说,各有婚姻与家庭的两位男女(或男男、女女),互相连结「附身」到对方家里的机器人上,远距即时高科技地欢爱,如果日后有法律上的争议,是否构成任何形式的性交?如果都是成年人,也还单纯些。倘若其中有一方是未成年,是否有犯罪?或者,我们根本可以乐观看待,毕竟如果好奇需要性探索,这个工具还算是相当安全,比真枪实弹好得多?
在「为时已晚」之前
坦白说,对这些问题我还没有答案,也没有立场。但我怀疑,我们最好及早预想。因为那些改变世界的科技,出现重大的负面后果时,往往已经来不及。
三百年前开始,运用化石燃料点燃工业革命,我们没想清楚前,发现温室效应已经失去控制。近五十年,我们运用科技捕鲸、捕鱼,在想清楚之前,已经让大洋接近无鱼可捞。每一个科技都可能是带来光明的普罗米修斯,也可能夹带了祸害人间的潘朵拉恶魔。
如果我们已经几乎能预见,科技将顺着需求,带来显著的改变,我们可否更早开始思考与讨论合适的管理方案,以及化解之道?科技带来的问题,解决方案往往不是减少科技,而是开发下一阶段的科技—而这些都将是创新事业的机会。
最积极的态度,是将还没有发生的危机当作下一步发展的契机,而不是害怕、抗拒,更不是在负作用失控的时候,才哀叹「为时已晚」。
好文推蔫
谢宇程/性爱机器人产业:人才发挥好机会
谢宇程/虚空幻想,冲撞而来?
谢宇程/不读书的体育班救了我的人生
●谢宇程,专栏作家。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88 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