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周刊-壹基金 深圳再生 功夫皇帝感恩

2011年1月11日下午1时多,深圳市市民中心,一块红绸飘然落地,「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牌匾亮出。公众熟悉的面孔团聚在「壹基金」大字的周围──李连杰周其仁王石许勤、陈改户、刘润华──他们说是来做「义工」。

这样的场面,作为壹基金的创始人,4年前的李连杰想都不敢想。

2007年4月,李连杰以影星身分,带着「壹基金,壹家人」慈善理念挂靠中国红十字会门下,启动「中国红十字会李连杰壹基金计划」(下称「壹基金计划」)。倡议每人每月1块钱(人民币,下同),至今已募得善款近1.9亿元。

「壹基金计划」由于政策限制,不具独立公募基金资格,也难依独立意志来运作。李连杰等人于2008年在上海成立非公募「上海李连杰壹基金公益基金会」(下称「上海壹基金」),并与中国红十字会签署协定,将「上海壹基金」作为「壹基金计划」的专案执行机构

挥别挂靠红十字会的尴尬

以私募身分运作公募基金,游走于法律模糊地带饱受质疑,并非长久之计。2009年底,李连杰及其团队走上谋求独立公募基金之路,前景一度迷茫。

在第一个「壹基金计划」成立以来,民间慈善力量和公民参与意识迅速成长,慈善捐款在汶川地震后呈现前所未有的井喷态势。民办基金会和公益组织尝试打破官办慈善的垄断格局,至今全中国的基金会超过2000家,非公募基金会以每年逾200个速度增长,从2005年不足300家增长到2009年的846家。

但在青海玉树震灾1个多月后,国务院规定中央有关部门及红十字会、慈善总会捐赠的资金,直接拨付到青海省,连同青海省接受的捐赠资金,统一由青海省统筹安排用于恢复重建。财政部等要求13个全国性基金会要将玉树抗震受捐资金拨付到青海省民政厅、红十字会、慈善总会任一帐户。直接以行政权力调配民间慈善资源,引起舆论大哗。

深圳民政局去年12月3日正式批准深圳壹基金注册申请。这天是李连杰亲自选定的,他相信「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壹基金深圳挂牌,宣告壹基金真正独立──告别原来挂靠于红十字会以及上海私募基金会的尴尬局面,获得独立法人资格,有独立的帐户自主开展活动。更重要的是,它不同于官办公募基金,是真正的平民慈善。

汇聚富豪与平民的平台

深圳壹基金宣布转型公募成功之日,中国红十字会新闻发言人王汝鹏官网公告:挂靠在中国红十字会下的李连杰壹基金专项计划将中断。中国红十字会和李连杰于2007年共同倡导发起「壹基金计划」,3年多来募集捐款1.9亿多元,资助支出1.4亿多元,为促进中国公益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随着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的正式成立,中国红十字会同意「壹基金计划」管委会提出的申请,支持该基金会继续传承和发展「壹基金」的公益理念,实施和管理该基金资助的公益专案。

深圳壹基金新管理团队让外界感到意外。深圳壹基金发起机构为上海壹基金、老牛基金会、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万通公益基金会及万科公益基金会,注册原始基金5000万元,每家出资1000万元。理事会由李连杰、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万科集团董事会主席王石、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腾讯CEO马化腾、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马云等11人组成;周其仁担任理事长和法人代表,王石担任执行委员会主席。

曾担任民政部慈善司长辞官后转为学者的北师大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称新团队「有广泛基础」架构,平等汇聚「富豪与平民」的慈善平台,更容易得到全社会支援。清华大学创新与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邓国胜说,深圳壹基金理事会汇聚各行业的意见领袖,有助提高壹基金的社会影响力。李连杰则在公开的感谢信中表示:深圳壹基金的成立,创造一个新的起点。

官办基金会受舆论诟病

李连杰在揭幕式上难掩激动,「感谢党,感谢国家,感谢民政部,感谢红十字会,感谢上海民政部门,感谢深圳市民政局……」他不讳言「走到今天不容易」。

的确,从最初的壹基金计划启动至今,李连杰及其团队曾长时间为找不到「主管单位」而苦恼。在欧美国家因涉及公众资源的集聚和再分配,政府对公募基金会设置的准入门槛通常会高于非公基金会。

中国政府对公募基金会的谨慎态度还有另一重含意。改革开放前,政府把社会团体当做「异己力量」没有生存空间。直到1981年,中国第一家公募基金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正式成立,高度戒备的态度才略有缓和。

但这些基金会多具有官方背景,经费来自政府拨款,领导由政府任命,工作人员也是国家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编制的干部。官办基金会虽有政府资源和公开劝募两大优势,但绝大部分屡因「体制僵化、效率低、难以监管」等问题受舆论诟病。尤其2008年汶川地震后,近80%民间善款流向政府部门,以及2010年玉树善款汇缴风波,民间资金被当做政府资源随意支配的做法引起社会的强烈不满。(文转C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