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透视》学者大法官失控审判 已成司法灾难

司法院推动法官多元进用。图为司法院长许宗力。(本报资料照片)

学者转任法官制度惹议,事实上,由多位「色彩鲜明」的学者任大法官后,组成的宪法法庭,先前对军公教年改、党产条例等案的释宪结果,虽不违背政府政策,却失去人民信赖,让失控的审判变成一场司法灾难。

今年初宪法诉讼上路,宣称要以法庭化及公开审理为原则的宪法法庭却自打嘴巴,遭到法界的质疑与批判,被讥大法官选案及不公开审理特权。

先前引发争议的台义监护权案,宪法法庭紧急裁准暂时处分,导致义籍父亲虽获得民事胜诉,但无法带走女儿,这个暂时处分主笔大法官是谁?宪法法庭说依法不用对外公布,且开庭审理也不公开,让人质疑大法官们的双重标准。

而法务部长蔡清祥称, 不枪决死囚是因声请释宪中,但在宪法法庭公告的今年度庭期表,看不到相关案件开庭讯息及审理却进度,司法院都以审判独立为挡箭牌,打迷糊战拒绝对外说清楚讲明白。

据了解,38名死囚声请释宪的理由,是主张司法院函令制定的最高法院更三审后上诉案「连身条款」违宪,宪法法庭至今未裁定不受理,但在另案裁判中称已并案审理,但为何审理中却又不公开辩论,让被害人家属莅庭表示意见,大法官们也没有一个说法。

事实上,大法官们个个无论是在司法实务或是教学、学术上,其实都已有一定成就和地位,但在追求被告人权的同时,也应考量公共利益与司法正义,绝不可用「浪漫又自由」的学术思考逻辑来审判。

司法院推动法官多元进用,方法与手段间要有正当性,从此届大法官的表现就已让人忧心审判品质,更难期望在基层法官中能有所改变,只是一昧想找来自己的学生、同派系的人转任法官,恐让司法审判只有一种声音,背离司改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