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艺见-桥仔头盖白屋的---新台湾壁画队

作品:【新台湾壁画队-盖白屋运动时间:2010.11.8--12.5.地点高雄桥仔头白屋

台湾在八零年代开启了所谓的美术馆时期,三座大型美术馆成立让展出的形式可能性更丰富,也带动了装置艺术风潮;同时也引发了九零年代另类空间闲置空间再利用的想法,特别是九零年代整个台湾社会弥漫一股对公共事务热情社区营造、另类空间以及闲置空间再利用一个个都是充满想像力与热情的实验,比如台北伊通公园、新乐园、高雄的新滨码头或者台中的二十号仓库,整个艺术领域向未曾尝试领域的探索都充满了勇气,而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中也得到相对非常珍贵的回馈。艺术走出原来狭隘的象牙塔,进而拥抱群众,艺术与社会大家都觉得有梦最美希望相随。

然而从2010年的两个事件看出九零年代的理想如何在今天变质艺评人龚卓军指出,2010年北美陈界仁事件与姚瑞中的台湾废墟调查事件显示了九零年代艺术家与社会对艺术与公共事务的理想与热情如何的被错误的政策所扭曲,而文化资源如何被消耗浪费。前国美馆长保瑕也指出,台湾的当代艺术由于被媒体挟持而变得综艺化,也就是在政治利益与媒体操作介入下,原来的公共艺术理想被扭曲而消弭了。

2010年底起,高美馆前馆长李俊贤与艺术家李俊阳在高雄桥仔头糖厂创新了一种公共艺术的创作形式,工作团队称之为【新台湾壁画队–盖白屋】运动。

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之前公共艺术这一个难以解决的矛盾的问题,那就是当艺术家想要与社会互动,经常就得牺牲艺术创作自主性与自由,当然盖白屋还是隐喻了过去艺术家创作空间(Studio)与展示空间(白盒子)的纯粹与绝对的自主性立场策展人用盖白屋做为重塑这一个概念的行动立场,利用两个星期的时间,数十位艺术家一起来现场创作一片已经搭建成一个房子形式的「墙面」,当作是一种壁画创作的形式。

桥仔头原来是一个有历史内容的闲置空间。盖白屋以一种创新模式让「创造」可以继续发生,并且在面对社会,或者面对社区时,艺术创作者的自主性又同时可以完全展现,甚至又有进步发展的可能;在有限的经费之下,创作者连材料费都有点捉襟见肘,却因为集体创作、相互观摩、学习同时又某种程度相互竞赛,让艺术家本身创作的认真态度与关照层次都变得丰富起来,而整个创作过程又是暴露于大众自由观赏的,某种仿佛幕后美术馆展示般的情境,而观赏者可以随时在过程中参观,进而更深入具体的了解艺术。

我们期待这个活动有进一步发展的动作,让这个创新的模式开创更多的可能。

新艺见』由中国时报台新银行文化艺术基金会共同策画,每隔周日于〈旺来报〉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