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后分析】吴昆玉/韩为何落选 谈信任的无可取代
▲ 韩国瑜上博恩夜夜秀,现场表演一段膝盖走路。(图/翻摄博恩夜夜秀)
●吴昆玉/前亲民党文宣部副主任,曾任职公关公司、杂志副总编,危机管理顾问,现职专栏作者。
选后,许多评论多聚焦于选举策略与两岸因素,但我想谈谈去年就在讲的一些观点。
去年五月左右,我就在节目上指着民调图表强调:民调支持度与看好度都是「当期指标」,离投票还有九个月,「信任度」才是长期选战的关键指标,因为当大多数人不信任你,你讲什么都没人信,文宣做再好,口条再顺溜,也传不出去,争取不到中间选民,整体的扩张力就会受到严重限制。
当时画面上的数字,是韩国瑜的信任度约44%,不信任度约48%,不信任他的人刚刚开始多过信任他的人。接下来没几个月,韩国瑜的不信任度快速飙升。有的民调改做厌恶度,最高时韩的厌恶度高到65%,这跟不信任度一样,是一种很明确的拒绝指标。
去年12月中的美丽岛电子报民调,长期做信任度民调的戴立安又设计了一题:「如果高雄市长韩国瑜明年当选总统,您相不相信他能够做到『台湾安全,人民有钱』?」结论是相信的23.8%,不相信的57.8%。一个月后开票,小英得票57.13%,非常接近不相信韩国瑜的数字。
信任,是一个非常空洞的概念,很多人无法界定,于是早早放弃。其实,信任是个不对称的幽灵概念,正向是要遇到事情才能体会,负向是要等到拒绝才知对比。就像女生路上摔到骨头断了,第一通电话打给谁?才知道自己真正信任的是谁, 老婆多半要等到老公确定出轨,才知道这个人不可信任。
▲蔡英文虽经常被戏称为读稿机,但稳定的人格特质更符合年轻人对总统的期待。(图/记者林敬旻摄)
所以,「信任」不是一个可以宣传的名词,而是需要靠一个又一个的事件来界定的一种感受。我出状况时,你一定在旁边,或你一定会尽力回应我可能有点过份的请求,这种交情的信任度就会加分,不只是朋友,而是兄弟。相反的,每天聚会吃喝,却欠个三千块钱都赖帐不还的,那就不值得信任,就算是兄弟,最后也会形同陌路。
信任的不对称性也表现在评价方式上,做了好事不见得会加分,但骗了人或失信于人,没有兑现承诺,却一定会让信任度扣分。「爱情摩天轮」和「挖石油」本来就很难兑现,但理直气壮反击「没有白纸黑字」,这就会使信任度大大扣分,因为所有人都听到了,你居然还敢脸皮厚到直接否认?
就跟信用卡一样,累积信用需要长期的稳定缴款,但只要一次欠缴,信用度就会被打折,再欠缴几次,信用度迅速归零。信任的累积是种加法,但损失却是除法,这是信任的另一种不对称性。
这种不信任度增加到某个程度,就会转变成「厌恶度」,那不只是厌恶对方,而是同时在厌恶自己。人们觉得自己被骗时,恨得不只是对方骗我,更恨的是自己「怎么那么笨?」最简单直觉又本能的反应,就是从此远离这个人或这个人所属的团体,不听他或他们讲话,再帅再美再有钱,都不关我的事。直接删除好友,进行封锁,列为拒绝往来户。
所以,当韩总搞笑段子横空飞出,用膝盖走路创造节目效果时,声量的确提高,但厌恶度却同时飙高。因为当人们已不信任这个人的时候,所有的讯息进入脑部后,都会被负面解读,即使讲得入情入理,也会被加上怀疑。
用到选举上,信任与不信任还会与「角色期待」产生共振。人们对市长与总统这两个角色的期待值是不一样的。某位去年底还是柯粉的年轻朋友,今年年中便表态不会支持柯选总统,「柯P很好笑,讲话很贱,做市长没关系,但他如果当上总统,还是这样乱讲话,恐怕会丢台湾的脸丢到国际上去。」柯P已是如此,韩导更不必说了。蔡英文赢过这一对宝的主要原因,就是她即使只是读稿机,她的稳定度却更像个国家元首,更符合年轻人的角色期待。
经过大选的摧残,台湾的政治人物们应该好好沉思或调查一下,自己的信任度到底还有多少?一个不信任度远超过信任度的人,出来选总统也只是浪费钱,因为再多的策略,也无法扭转人们对你的不信任感与厌恶感。反求诸己,沉潜修炼,多做好事,累积信用,过个几年始终如一,让人觉得你不一样了,也许才有重新开机的机会。
政治与人生都一样,信任,无可取代,那是一切承诺、借贷、期望、依赖、与情义的基础。尤其是掌握权力的人,一旦失信于民,就很难再有翻身的机会。慎之,戒之。
热门推荐》
►【选后分析】选战厮杀后首要之务 突围国际困境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云论》提供公民发声平台,欢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请点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