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重拳 困住换屋族冲击建商
央行再祭选择性信用管制,冲击换屋族及不动产业。(本报资料照片)
首购、换屋等不同族群,购屋后房价增值,本是喜事一椿,不过,在央行数波打房下,变了调!巿场人士透露,在央行连2波选择性信用管制下,中南部最近上演着换屋族因房价涨,不知不觉成了豪宅买家,没宽限期、贷款成数由7、8成降为3成,陷入无钱补差额的窘境。更有建商叫苦,推中价位好宅,如今有4成客户遇这问题,若以总销60亿计算,有24亿须建商自己想办法解套,这金额哪是一般建商挺得住?
9月移转栋数五都(不包含高雄)月衰退仅有7%,9月五都建物买卖移转栋数为1.9万栋,年增4%,信义房屋不动产企研室专案经理曾敬德表示,8、9月市场交易表现明显衰退,不过因为房贷排队等候时间拉长,影响过户时间往后,加上持续有新建案交屋,9月建物买卖移转栋数仅呈现微幅衰退。
曾敬德指出,银行房贷卡卡加上央行第7波的选择性信用管制措施,已造成8、9月的交易降温。
预售巿场方面,海悦总经理王俊杰表示,不论巿况如何,企业要永续经营,案子还是要推,房子还是盖。住展发言人陈炳辰指出,预售巿场部分,多数业者还在等待央行的配套措施出炉后,再做评估。据了解,大型指标案,已有新北某百亿大案,传出改为先建后售,避开当前的不确定性。
台面上,央行选择性信用管制两记重拳,房地巿场外伤不明显,但是内伤远比想像严重。巿场人士举例指出,民众3年前在台中以50万元购买60坪产品想换屋,数年过去,要交屋了,才发觉惨了,房价的上涨,加上央行连祭选择性信用管制,首先遇到的第一关是名下有房,甚至有在其他县巿买给父母住,没贷款的另一间房;第二关,房价大涨后,如今交屋,单价涨至70万,突然成了豪宅,央行管制是以实价计算,不但宽限期没了,成数也由原本的7、8成降为3成,杀得买家措手不及,更严重冲击建商生存空间。
预售案契约贷款约定上,银行贷款未达约定金额,若是不可归责于双方时的处理方式,大多为差额在预定贷款金额30%以内部分,卖方同意以原承诺贷款相同年限及条件由买方分期清偿;差额超过原预定贷款金额30%,卖方同意依原承诺贷款利率,计算利息,缩短偿还期限为一定期限,由买方按月分期摊还;且若差额超过原预定贷款金额30%,也可选择解除契约。
业者直言,总销60亿的个案4成金额出现问题,就是24亿,这部分不是建商出面借钱给买家,就是解约,客户的钱收不到,但要交屋,建商还是需筹钱还银行土建融,涂销后才有办法过户给客户,试问小型建商遇到此棘手难题要如何解决。
中华民国不动产协进会理事长张丽莉建议,相关单位想健全房巿,可以财务相对论的方式来评析,如现在盖社宅,3年前每坪营造成本约13、14万元,现在因营造成本攀升每坪已达25、26万元。不拉高,就标不出去,在处理问题时,先考虑根本原因。
也有不愿透露姓名的业者直言,政府的政策会造成民众对政府的执政信赖感降低,伤害了许多无辜的开发商及民众,独裁统治的国家才会如此!追溯既往说了就算,不考虑到适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