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领袖马前一卒」自勉

先总统蒋介石召见胡宗南。(中央社摄)

《令人怀念的胡宗南将军》。(台湾商务提供)

编者按《令人怀念的胡宗南将军》一书由90位作者群执笔,全都是亲身认识并接触过胡将军者,他们是胡宗南将军的朋友、同僚、学生,或是学术界、新闻界以及其他领域有相当声望的人士,多与胡将军有几十年患难与共的交情,对胡将军有深刻的了解;各篇文字都是每位作者从不同的角度,依据自身的经验和感受来表达对胡将军的怀念,把他(她)所了解的胡将军,以及所处时代的特色,清楚地描述出来。

又由于许多位作者本身也都曾在中华民国不同的岗位上贡献国家,甚至担负过重要的责任,文章的字里行间自然也突显了他们对国家民族的热爱,以及如何在内外交困的环境中为救国而奋斗。

虽然这些都是当年的故事,却都反映了珍贵的、动人的历史事实,足以帮助当前的读者们体会到1930至1950年及前后,这样大时代的背景和脉动。

「五次围剿」的成功,和两万五千里的紧迫追击,以及影响深远的「西安事变」。就在蒋公这样的大战略领导运作下,我们的主任先生,开始崭露头角。

1920年代初期的中国,甫经孙总理中山先生领导革命,推翻满清,建立中华民国。当时以一个落后的农业社会,在长年积弊积弱、外受帝国主义侵略分割,内部战乱频仍之余,以及「五四」爱国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相互激荡的时代洪流下,蒋公中正先生奉总理之命创办黄埔军校;又继承总理遗志,领导国民革命,写下了辉煌而又艰困的中国近代史迹

两万五千里紧迫追击

王曲师生心目中最敬仰的胡先生──胡宗南上将军,就在这个时候,因爱国救国而考入黄埔一期。从此,参加东征、北伐、剿共、抗战、戡乱等战役,而退守台湾。胡先生始终以「领袖马前一卒」自勉,事实上,逐渐的形成了蒋公最亲信的股肱──一位担当方面的大将。现在,择其关键性的史实略述如后。

北伐勉强成功而统一后,中国政府在蒋公领导下,面对日本的公开侵略──从九一八到华北五省特殊化,和共产国际指导中共的间接侵略;在这样内外夹击的状况下,排除国内异议和责难,决定「先安内,后攘外」的大战略决策。对日本一面交涉,一面抵抗,尽力避免战争扩大,以争取魏德迈将军所称许的「黄金十年」。

在此期间,一面剿共安内,一面加速国家建设。因此而产生了「五次围剿」的成功,和两万五千里的紧迫追击,以及影响深远的「西安事变」。就在蒋公这样的大战略领导和运作下,我们的主任胡先生,开始崭露头角。

江西中共老巢,经一九三四年五次的围剿后,自湘粤交界窜向贵州,再经「遵义会议」决定继续窜向陕北,与当地土共刘子丹会合,再建根据地

一九三五年春,胡先生率第一师暨配属部队约三个师兵力,奉命由陇南进剿,盘据川北的徐向前部约四个师兵力,共十余万人;进而强攻徐某坚守的摩天岭-古阴平绝地,进占青川,迫使徐向前西窜。

此时,共军主力正被阻在镇江关,徘徊瞻顾半个多月,不敢越过松潘北进。自六月开始,产生了一系列的松潘争夺战。

胡先生洞烛松潘的战略地位,抢先予以占领,转取守势。在守势作战中最关键的是李日基的坚守毛儿盖康庄的困守上下包座,迫使会合后的中共经由荒蛮的松潘草原北窜;胡先生又率部紧追入甘肃约千余里。

在此战役中,胡先生优异的表现:一是在艰困环境中的领导,使将士忘身用命;一是政治上的运作,使各地土司志愿为中央和胡先生效命,彻底坚壁清野,以困共军

因此共军饿死、病死比战死的多达十几倍。最后到达陕北时,仅有残存的二、三万人而已。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七日,蒋公亲临西安,被张学良劫持。同月二十五日,张学良幡然悔悟,亲送蒋公返京,并自请处分。此次震撼中外的「西安事变」,得以顺利解除,除了政治层面的折冲运作外,胡先生当时奉命统辖陕北中央部队,以五天时间,钻隙南下夺取宝鸡,和潼关西进桂永清部到达渭南,再配合中央空军轰炸新城,使西安陷于三面包围之中。此时,胡先生又领衔黄埔将领联合通电,警告张学良与杨虎城,其所产生实质和心理上的压力与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七七卢沟桥事变,中国全面抗战开始,蒋公运用广土众民的地缘战略条件和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胜也罢,败也罢,就是绝不谈和。」采取坚持抗战到底,待机转移攻势的持久抗战战略。首先,诱迫日军变更其作战主轴线,获取了十四个月的时间,从容的完成了以四川为中心结合大西北大西南为持久的抗战根据地。

然后在上述根据地的支持下,以正面持久抵抗和敌后游击相配合,逐渐形成了世界闻名的「中国泥淖」,使日军深陷而不能自拔。同时,使「中国泥淖」,在《太平洋战争》中,对盟军攻势转移,产生了战略上的重要地位,使我国跻身于当时国际四强之一。

确保潼关 稳定关中

抗战期间,蒋公把防御和建设陕、甘、宁、青、新五省所谓大西北的方面统合大任,赋予有大将才德的胡先生。他东由潼关起,巩固河防,与日军对峙;北面对延安共军,凭碉堡线封锁监视;西面派部队进驻新疆以防苏俄。内部对地方势力尤其是马家部队感召和安抚;这就是当时所谓的锦囊四诀:「东御日寇」,「北制共匪」,「西防苏俄」,「内服四马」。此外,创办「王曲七分校」,「战干四团」和「游干班」等,训练各类型的干部;配合政治,组训民众,运用民力;推动思想文化运动,倡导爱国,抗日和反共。因此,由于胡先生的卓越领导,在持久抗战期间,踏实的巩固和支撑了大西北半壁河山

记得在抗战最艰苦的时段,曾有和谈的争议;当时,蒋公力排众议:「你们如果坚持要和谈,那我一人单独去西北,和胡宗南继续抗战到底。」可见蒋公对胡先生信任之深和倚畀之殷。

一九四四年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双钳攻势,正逐渐的发展到最高潮,采守势的日军急需地面兵力和其他作战资源的增援。不得已,日本中国派遣军发动了同年春的中原会战和同年冬的对贵阳攻势。

中原会战方面,日军占领洛阳后,继续西进,窥伺关中。胡先生亲率三个军兵力,在灵宝附近展开激烈的遭遇战。激战十余日,终将日军击退,因此,确保了潼关,稳定了关中。(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