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寻求贸易自由化与农业的双赢

李武忠

台湾经济对外依存度高(近65%)因此努力加入FTA、TPP等区域经贸组织,就其总体经济发展有其必要性,若因为农业议题而阻碍台湾与国际经贸伙伴的交流,将不利国内经济持续成长,也将对国内农业的生存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造成双输的局面。然而问题在于政府强调加入区域经贸组织决心的同时,并没有相对的提出在面对贸易自由化冲击下,政府为维护台湾农民与农业永续生存的具体承诺与作法,更没有像日本首相安倍为了向农民展现贯彻十年内要实现「农业和农村的收入倍增」的目标,以及到2020年要将日本的农产品和食品的每年出口总额增加到1兆日圆的决心,特别成立「农林产业地域活力创造总部」,还亲自担任总部长 (不是光喊口号)。台湾农民在历经含瘦肉精美牛进口谈判政府强渡关山、农业施政朝令夕改、自由经济示范区设立农民未受尊重等惨痛经验,对政府已经失去信赖感。在缺乏互信基础的情况下,让马政府在因应加入国际经贸组织备感压力

检视马政府为加入国际经贸组织在农业方面提出以「新价值链农业」取代「生产型农业」对策,除了多数属新瓶装旧酒外,也纳入日本六级化产业思维,问题是我们现在连最基本的「安全」农业都无法做到(国内农产品含不当农药残留仍时有所闻),遑论有机农业岛;同样发展精致农业、生技产业、休闲农业等不能只靠嘴巴讲讲,也不能想到哪里做到哪,它必须要有非常明确的目标,让农民有所依循。有了目标后还要有完整的执行方案,包括法规、资金、技术、资讯、市场等。这些都需要迅速明确入法以及时间、人员、经费来作充分配合。台湾要有效推动农业措施政策关键在于目标明确、入法程序与充分的沟通。

以台湾农业累积多年的经验与实力,面对未来经贸谈判带来国内市场开放的压力并不是只有挨打的份,只要用对方法,再配以农民、政府、消费者齐心协力它是很有一搏的能力。首先鉴于台湾多属小农经营,可以先行推动在地农业,强调生鲜、安全、美味、低食物里程、低包装等优势,并做好在地标章认证,让消费者在购买农产品时可以清楚做出选择,巩固国内消费市场。唯有感于国内农产品消费市场胃容量有限,光采守势对台湾农业长期发展未必有利,为此政府应该邀集学研机构、农试所改良场、农民团体、杰出农业达人、民间农企业等专业人士组成专案小组,仔细透过书面、现场等评估筛选出台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包括种类、种苗、技术、设备、通路等,再设法透过技术、法规、经费、检验认证等协助扩大这些优质农产品的种植面积以及产量,发挥规模经济效益。最后可以透过国际经贸谈判把国内这些优质农产品,顺利行销到对手国市场,打破过去我国农产品在国际行销所面临诸多关税与非关税的贸易障碍,无需靠进口国外农产品原料到经济示范区加工再出口来冲高「帐面」上台湾农产品出口的数量与金额,对国内农民没有实质的帮助。

农业并非单纯的经济议题它背后所牵动的是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生活不可等闲视之。而农业生存发展与加入国际经贸组织并非零和游戏,端赖政府用心程度与农民沟通的诚意。现在行动还来的及!

●作者李武忠,新北市,博,经济系教授。本文为网友投稿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投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