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加速金融业转型 WFH效能不彰?提高生产力?

▲在疫情下某些地方WFH(在家工作)已成常态。(图/Pexel,资料照,下同)

●撰文:David Stinson孙维德/台湾金融研训特聘外籍研究员

●译者:刘维人

今年金融业最重要的改变大概就是在家工作(Work-from-Home)了,WFH可能会改变许多与工作相关的问题,长期甚至可能影响基础建设与房地产这类地理因子。但在那之前,还是得先确定哪些业务真的可以在家做。

新冠肺炎大流行加速了金融业的转型。为了保持社交距离,许多金融业者与客户都改成线上交易,使用更多云端功能。过程有时磕磕绊绊,但通常都比原本想的更顺利。或许多年之后,人们会说新冠肺炎是生活方式大改变的契机。

银行与金融机构的高层,不会用打电动依次破关的角度来思考创新。他们会思考大型事件造成的总体影响,例如这些事件如何改变金融与社会关系?如何改变我们对风险的看法,以及做生意的方式?

重新思考公司经营韧性

这些都是金融界高层在9月21日至22日的第十届城市周金融业论坛(City Week Financial Services Forum)讨论的主题。金融业高层、监理高层,以及其他高阶官员在这两天以伦敦欧洲为主,讨论了2020年的银行业状况。主题除了疫情以外,还包括绿色金融、英国脱欧、数位转型、金融犯罪技能发展。但这些主题也都多多少少与疫情冲击有关。

今年金融业最重要的改变大概就是在家工作(Work-from-Home)了,如今该模式已受广泛采用,甚至连字母缩写WFH都很多人在用。真要讲起来,WFH已经出现得太晚,因为相关科技大约在10年前就都有了。不过鉴于上次这种等级的大瘟疫大约是在一百年前发生的,我们也可以说科技这次刚好赶上了需求。

WFH逼得大家重新思考公司经营在各方面的韧性。年利达律师事务所(Linklaters)金融监理集团全球业务长彼得˙贝文(Peter Bevan)指出:「经营韧性如今已经变成了疫情韧性。」

WFH的风险可能跟大家想像的不太一样。英国的准政府监理机构,审慎监理局(Prudential Regulation Authority)局长山姆˙伍兹(Sam Woods)表示,云端服务可能比企业自己订作的服务更安全,只不过得先安全地登入云端系统。此外他也指出,借由伪装权威机构身分来入侵系统的「网路钓鱼」最近变多了。

效果看法各有不同

与会者对WFH的效果各有不同看法。杜拜金融管理局局长布莱恩˙斯岱尔沃(Bryan Stirewalt)最为保守,他表示,「我们依然在办公室上班,这样做事更稳定。」瑞银集团英国执行长贝雅提丝˙西门内斯(Beatriz Jiménez)则说,虽然WFH有用,但人事管理会更花工夫,例如需要额外主动促进沟通。

其他成员提出了一些建议改善现有作法。谢尔曼特灵律师事务所(Shearman & Sterling)成员巴拿巴˙雷诺兹(Barnabas Reynolds)建议研发一种工具,模拟出在办公室走廊上偶遇同事的体验。

富达投顾公司执行长安妮˙理查(Anne Richards)则相当看好WFH,认为WFH提高了生产力。她表示,富达国际已经建立了一套系统化的技能管理方式,用技能比较资料库来快速找出适合的员工进行工作。而WFH模式则让银行的员工也能像顾客选择服务一样,自己选择要精进哪些技能,让员工更能主动参与。

值得一提的是,《台湾银行家》之所以可以参与位於伦敦的城市周论坛,正是因为本届论坛以线上方式举办。只不过即使是看好远端工作的人,也承认远端工作扩大既有业务的效果,比拓展新业务更高。

永续问题讨论重点资讯如何公开?

疫情显然让人们开始注意ESG(环境、社会及治理)中的S(社会),但其他两项也连带受到关注。法通投资管理公司(Legal & General)董事长京曼爵士(Sir John Kingman)发表了本次会议中最具历史意义的言论

他指出,在战争等重大动荡之后,政府往往会对公民社会施压,这种成果导向的做法有时候可能会推动革新,但也可能会让人过于重视短期效果。京曼还说,虽然这次的风波不像2008年那样是金融业引发的,但银行还是得处理这段时间累积的呆帐,而这可能会改变未来的局势。

金融犯罪一直都是民众关心的重点。防制洗钱金融行动工作组织(Financial Action Task Force, FATF)执行秘书大卫˙路易斯(David Lewis)表示,他们目前同时在关注疫情和虚拟资产。路易斯称FATF是「你从未听过的最强机构」,它在全球各地防制洗钱,也对相关问题有通盘了解。

环境冲击引发了社会各界携手合作,论坛的好几场讲座也都有提及。环境冲击引发灾害的机制虽然间接,伤害却可能很大,新冠肺炎就是很好的例子。联合国跨政府气候变迁专家小组(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主席李恢成表示,气候变迁就像在动荡时刻更猖獗的金融犯罪一样,都会「放大威胁」,它会颠覆长久以来的环境平衡,也会摧毁仰赖这些平衡的人类制度。

永续问题的讨论重点大多集中在资讯如何公开。该问题的原因之一就是监理机制过于破碎,而这在英国脱欧之后可能会更加恶化。此外,如果我们的环保资讯公开机制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超前部署,不再只是稽核过去的成果,就会更有用。

当然这种方法也会变得更主观,更难强制要求公司遵守。某种意义上,环保规定已经开始和根据风险来预防金融犯罪的规定越来越像。

此外,守护环保有时候可以不靠政府。几位与会者都提到,绿色金融的主要动力都来自投资者本身。欧洲的行动派投资人(activist investor)、中国的新资金、日本政府的退休基金、台湾的散户都推动了相关需求。

降低成本不如创造加值

可惜的是,虽然本场会议集中讨论WFH和金融业的环保问题,却较少提到两者之间的关系。根据欧洲环境署2016年的资料,欧盟碳排放中有近30%来自交通,其中的60.7%又来自汽车。此外,航空的碳排放与乘客里程数之间的关系也高得不成比例。降低里程数是减少环境冲击的一个好方法。

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与会者为何不太着墨这个话题。无论是金融还是守护环境,降低成本都没有创造价值那么有趣。而日理万机的高层,不会花大笔时间去关注那些无法快速扩大规模的方法。例如金融业非常了解如何扩大信贷的规模,但可能不那么在乎如何管理它。

不过还有一件事值得注意:如果金融业可以在家工作,其他行业也可以。许多其他产业握有的资讯,显然都比金融业更有价值,但像制造业的员工就不会每天传递这些资讯,因此可能一开始就不适用WFH模式。

至于软体业,虽然早已能够线上工作,营业秘密却不像银行业的钱那么容易变现。但尽管如此,其他行业依然可以从经常处理中高度敏感资讯的金融业那边,学到WFH的相关经验。

欧洲处理商业对社会各种影响的方式,几乎与其他地方都截然不同。WFH可能会改变许多与工作相关的问题,长期甚至可能影响基础建设与房地产这类地理因子。但在那之前,还是得先确定哪些业务真的可以在家做。

也许明年的今天,这种国际会议就不需要在线上举办了,如果是这样的话,无论最近的相关进展多么缓慢,都可以让人松口气;但另一方面,这场疫情也可能造成长期改变。

热门推荐》

►缩短城乡差距 台北房价为什么掉不下来?

李沃墙/蚂蚁集团上市喊卡 背后原因不单纯

钱世杰/人生除了追求赚钱还剩下什么?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本文获授权,转载自《台湾银行家》。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欢迎投书《云论》让优质好文被更多人看见,请寄editor88@ettoday.net或点此投稿,本网保有文字删修权。

►防疫新生活!国内旅游票券特价开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