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银行家/加入金融科技 生态圈加速转型
文/王可言
近年金融科技风潮席卷全球,麦肯锡(McKinsey)2015年金融科技报告指出,10年内金融业40%的营收与60%的利润可能被非金融公司拿走。《Bank 3.0:银行转型未来式》的作者布雷特.金恩(Brett King)在2014年的《Breaking Bank》一书中也指出,未来10年金融事业模式的改变,会远远超过过去200年改变的总和。
金融科技始于2008年金融海啸。当时银行快速缩紧银根,造成许多企业与个人求贷无门,非传统金融公司于是趁势而起。但金融科技的真正兴起还是这几年的事。2012年全球创投投资成长3倍至13亿美元,2013年增为40亿美元,2014年更大幅成长为120亿美元。而2015年有190亿美元的投资。2016年的第1季,有57亿美元的投资(其中有27亿美元在亚洲)。这么多资金的投入,与大陆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快速崛起,对传统金融业产生莫大压力。
金管会与金融及资讯业于2015年8月21日的「2015金融科技高峰论坛」中,共同宣示2015年为台湾金融科技元年后,各大金融机构也纷纷成立或扩大数位金融部门,金融科技论坛接连不断。但台湾的金融产业转型还停留在起步。目前台湾的几十家金融科技新创公司规模不大,短期内不足以对金融机构造成威胁。金融机构领导人对转型方向与幅度也多还在观望中。
倒是支付宝的长驱直入与Apple Pay的叩门,让金融机构深感威胁,所以几家金控竞相争取与Apple合作,以保护传统信用卡支付市场。我们策略上应积极与国际连结。然而若没有发展自己的竞争力,藉连结国际大厂,自我竞争的做法,虽可短期延续金融业务与获利。中长期只会让我们逐步丧失金融产业的主导权。
金融新世界的6大挑战
金融公司面对的新世界,包含:1.财富的再分配(尤其是快速开发中国家);2.事业模式转移到由缺乏忠诚度的顾客主导;3.金融系统去杠杆化、去中介化加速;4.小微融资需求未被金融机构满足;5.监管机关支持金融创新;6.科技公司突破框架,跨域提供创新金融服务,透过行为资讯与大数据分析,会比金融机构还了解他们的顾客。
与金融科技新创公司相较,传统金融机构的优势包括:充沛的资金与资源、安全稳定的资讯系统、专业人才、现有客户、客户数据、对监管法规的深入了解、分布四方的分行等。
传统金融机构的劣势则为:对顾客需求缺乏深入了解、保守防弊的文化、保护现有产品、服务、顾客的心态,加上长年的跨组织整合障碍,让转型动能不足;更有甚者,大部分金融机构的IT仍沿用20、30年前的架构模式。对云端、社群、行动、物联网、机器人等新兴科技产业动态了解不足。且习于同业竞争,而不是合作共创。
王可言现职:台湾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任总经理、台湾集中保管结算所董事、台湾并购与私募股权协会理事、台湾智慧城市发展协会理事、欧盟物联网论坛共同创办人、中华民国电脑学会理事、台湾微电影创作协会副理事长学历:美国普渡大学电脑科学博(硕)士、国立清华大学硕(学)士经历:资讯工业策进会副执行长、台湾云端产业协会副理事长兼技术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海峡两岸资讯产业和技术标准论坛云计算分论坛台方召集人、富士通全球行动平台(股)公司董事、资鼎中小企业开发(股)公司董事、资拓宏宇国际(股)公司董事、IBM Distinguished Engineer杰出工程师、IBM Academy of Technology Member科技学院院士、IBM全球企业顾问合伙人※ 精彩全文,详见《台湾银行家2016年7月号》。※ 本文由财团法人台湾金融研训院授权刊载,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