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银行家/3招让夹层融资加速上路
中小企业普遍受制于资本额规模较小、欠缺合格抵押品,导致筹资相对不易问题难解,依据财务学的融资缺口(Financing Gap)论说,在进行中小企业授信放贷业务审核时,核贷者普遍面临以下问题,导致授信审查均偏向保守,此二者为「不对称资讯」(Asymmetric information)及「代理人问题」(Agency problems)。
首先,「不对称资讯」论说指出,金融机构放贷面临申贷企业所提供财务报表未具备足够透明度问题,一旦资金放贷后,对于企业所从事的专案难以进行追踪,且无从分辨个别投资专案风险的差异性高低。「代理人问题」论说指出,公司经理人为求公司短期性营利的快速成长,或追求经理人自身绩效表现,将热中于进行高风险性专案,导致企业财务杠杆度高。
做为放贷审核者,为解决上述「不对称资讯」及「代理人问题」的产生,可采行以下财务工具的安排加以降低问题发生机率:
1.以增提抵押品的方式降低可能贷款损失;2.将资产信用风险以公开交易方式,以锁住信用风险;3.透过机制安排设计,让股权投资人可以监督企业营运,投资者透过参与公司经营,掌控专案的风险性。
如何协助中小型企业解决筹资不易问题、顺利进行营运计划,为主事的各国管理辅导单位长期以来所努力的方向。在国际上推行已久的夹层融资(mezzanine finance)架构则是相当值得加以参考的可行性财务工具。
夹层融资3大特性
特性1.属于次顺位贷款(Subordinated loan)等级,放贷利率会高于优质贷款(seniorloan),放贷本金通常在到期日才需偿付。
特性2.在财务条约中,经由发行特别权证(equity warrant)的财务安排下,将允许放贷的银行可以双方事前商议的较低议定价格,取得公司股权。
特性3.银行将可分享放贷企业未来营运成长、股价增涨的资本溢值,分享企业的利润。夹层融资专案计划一般在非公开性资本市场中运作,透过寻求有意愿的专业投资人加以进行交易,投资人通常为保险机构、退休基金管理机构、专业投信券商、高资产个人投资者及家族企业等机构投资者,注资者采取普通合伙人的方式持有股权。专案的计划期间维持在5至10年之久,原出资投资人在计划期间中,可寻求另一交易对方行私下股权交易转让,由后承接人继任原债权后,持有至到期日。计划在议定期间到期日后,专案进行清算,专案资金将全数返回分配给所有原参与出资投资者。
夹层融资vs.股权筹资
相对于股权筹资方式,夹层融资的优势在于以下几项:1.夹层融资方案与股权筹资相较,前者由于主要采取私募方式筹资,投资者人数相对少且较集中,经营控制权可掌控。2.夹层融资方案属于贷款性质,相较股权投资风险高波动度,具有可预期的放贷收益性。3.夹层融资方案资金成本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