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拿5份薪水! 斜杠青年分享:第一步先管理好你的「社群媒体」

社交媒体已成为他人认识你的管道。(图/pakutaso)

作者: 另维摘自:《毕业就在梦想路上,强大!》

斜杠青年:怎样一个人拿五份薪水

社交媒体影响命运时代

毕马威终轮面试的前三天,我LinkedIn 的访客记录忽然多了两个陌生人。我点开一看,妈呀,毕马威经理,毕马威高级经理。我的面试官

我一直没打理自己的LinkedIn 主页资讯乱七八糟,照片还是旅行美拍,此刻急忙想把主页设置成仅自己可见,研究了半天,好像没这功能。

我点击经理们的主页,西装革履的头贴工作履历和工作内容、学历和职业技能,每一项都清清楚楚,还有各种前同事和老板的评论。很绝望。面试结束后的几天,他们又来一次,我才想起我上回光顾着绝望,忘记趁机整理主页了。主页还是毛坯房一般的老样子,我也没有再见过他们。

很长一段时间,我十分不服气。我简历准备得那么好,他们又没要求过LinkedIn,凭什么三番五次来看简历上有的资讯?

后来我渐渐意识到,时代不一样了。社交媒体早已精分成各式各样的生活工具,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履行着重要的职能。是我还把它当消遣。不肯付出,活该在上头栽跟头。

其实社交媒体影响录取这件事,我早就见过。宝宝萌大二时做校园工读,在美国大学的录取办公室里当柜台人员。那一年新生录取到最后阶段,她送资料。走进录取委员会的会议室,看见一群招生老师围坐在电脑前刷Facebook。上班时间,嘻嘻哈哈。

她失望地想,你们在决定别人一生的命运啊!怎么敢弄得跟玩一样?!她竖起耳朵一听,马上意识到,招生人员围坐一圈刷Facebook,就是工作。录取只剩下最后几个名额,人还很多,大家都是高中生,成绩单和履历大同小异,实在是难以选择。于是老师们打开Facebook,输入申请人的名字,一一观看他们成绩单和申请文书之外的模样,边看边评论:「这些应该是她去年暑假在马尔地夫做保护海龟志工的照片了,和她文书里写的一样有趣—转发了好多环境保护协会的文章,她真的是很喜欢海洋学—哇,还考了潜水证!」「他的个人陈述写得相当诚恳了,的确很关注政治,看他的主页我以为我在看CNN 政治新闻—哈哈哈,头贴都是在模仿欧巴马的YES WE CAN !—梦想是美国总统,wow,good luck !」「她的男朋友真可爱。」「哦,我的上帝,他可真会骂人!—居然还公然炫耀自己在SAT考场上作弊成功?」「……」

宝宝萌听得心惊胆战。寒窗十二年,决定命运的时刻,已经半只脚踏进梦想大学的校门了,居然就这么被社交媒体上的几句话影响了?而他们到死也不知道。如果大学录取能这么做,研究生录取呢?用人单位呢?男朋友的家人和朋友呢?相亲对象呢?……

那天晚上,宝宝萌在西拉法叶,我在西雅图,我们开着视讯,一则一则讨论她Facebook 上的哪些内容该留,哪些内容该删。是好些年前的事了。

如今,已经读博士班的宝宝萌,LinkedIn 主页的照片和文字全部一丝不苟,看样子是每解锁一项新技能和职业经历,都会及时更新。呈现出的专业气息,我看了都觉得真可靠,好想雇用。她目睹一次别人的失误,马上转化成自己的经验值。往后的几年社交媒体飞速发展,新平台层出不穷,她再也没有在上头放飞自我。

而我花了同样的时间陪她选删Facebook,只觉得事不关己,看了一场热闹,什么也没有悟到、学到。生活的提示送上门来,我不肯思考消化、举一反三,非要自己绊倒才肯长教训。活该人生这条路,走得比别人慢许多。

社交媒体是你的另一张脸

其实我们的生活习惯早变了。

想了解一个陌生人,第一反应一定是看他的微博、刷他的朋友圈,然后自以为已经大致了解了此人。既然我们每一天都在如此对待别人,面试官查我的LinkedIn,招生人员翻我的Facebook,又有什么好震惊的呢?

社交媒体不是一日三餐,时代给了如此产物,你不喜欢,可以不享用。但是一旦你用了,你所呈现的一切,都是你的另一张脸。脸能减分,也能加分,全看你怎么修饰它。

早两年,腾讯体育招募NBA现场记者,号召我们现役记者转发招聘启事,加速传播。于是我收到许多问询。有个叫周亚当的男孩子,每天给我发私讯,每次一篇八百字作文,深情讲述他对NBA从小到大的爱,中学跷课看詹姆斯,大学人称小柯瑞,连选研究生学校,都是为追寻克里夫兰骑士。如今腾讯体育招募在当地的华人记者,简直是为他而设的职业。他学材料工程,简历上没有新闻相关经历。每天按时私讯,表明他势在必得的决心,强调虽然没经验,但他笃信爱能战胜一切。我越同情,就越困扰。我不过是帮忙转简历,也无从得知这位陌生的周亚当到底对NBA了解几分,能把赛事报导写成什么样子,也不可能把这些抒情作文发给上司S姐。我看着他用心良苦,想帮他说话,却找不到能说的东西。只好眼睁睁看着他梦寐以求的骑士队现场记者证,发到了别人手上。

拿证的男孩叫冬词,也是在学的工程硕士,也没有新闻经历,也是三天两头发私讯,说虽然没经验,但是真爱大过天。冬词多说了一句话。「我平时真的挺喜欢看赛事报导的,看完了也忍不住自己说上两句,都在这个微博上,写了有五年多了吧,请您指正。」我认真翻了翻,眼前一亮。一万多则微博,几乎全都关于NBA。转发赛事新闻和球员微博,会附上一则像模像样的短评,也有不少长长的赛事感悟。这是个自娱自乐式的篮球评论日报啊!于是我转发冬词的简历的时候,也多说了一句。「这位不是科班出身,但是是个体育部落客,他有个微博经营得挺用心的,里面有好多他写的球评和赛评,这是连结。」

冬词做了现场记者之后,我问他:「扛得住工作压力吗?」球赛晚上结束,结束之后有媒体室记者会,更衣室专访,走完流程至少午夜十二点。赛事报导要得急,稿子要连夜出。不少兼职记者兴冲冲争取到了机会,都受不了工作量,走了。冬词说:「我以前看球赛,看完也会刷点相关新闻,然后要求自己写感悟,给自己的爱好来点当下记录,老了之后看—这一套流程几乎没差,只是刷网路新闻变成了现场亲自问问题,自娱自乐的碎碎念变成了写给全国球迷的赛事报导—这工作我很习惯,很喜欢!谢谢另维小姐姐!」

原来,他那个微博,不仅证明了他对NBA的了解,给了他有话可说的履历,更悄悄训练了他的写作习惯,让他提前适应了工作节奏。现场记者的微信群组里,常有经验丰富的科班记者切磋创作经验,顺便给一众虾兵蟹将开小灶。冬词偷偷问我:「我怎么觉着某某哥对我格外上心来着,我可是从高中就捧着他写的周刊长大的—最近感动得都要招架不住了,我是不是得表示点什么?」我说:「不是某某哥对你格外上心,是你写的东西最多,方便他挑毛病,做Before&After 的进步对比,所以老拿你举例子。」

冬词获得了最多的专业指点,报导和采访的水准都突飞猛进。在陪他长大的篮球周刊上开了「现场记者二三事」专栏,微博认证「NBA骑士队现场记者」,回国探亲还被拉去报导中国国内赛事,妥妥的正式员工待遇。

他硕士毕业的时候,面前已经铺好了两条人生路工程师或者体育记者,让他纠结了好一阵。他如今在知乎也是认证用户了,夜里是NBA记者的工程师,回答「做斜杠青年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冬词和周亚当都有微博。冬词用心经营的微博给他开辟了一条崭新的人生路,周亚当的微博我也看了。毕业于复旦大学,头贴还是复旦的毕业红毯合影。再往下翻,就令人一言难尽了。

★本文经高宝出版社授权,摘自《毕业就在梦想的路上,强大!》。

►偷偷分享少女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