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新闻/让世界听见台湾!26岁迪士尼乐师回台学北管

▲26岁的黄康宁,想用音源包让世界听见台湾声音。(图/记者李毓康摄)【伊新闻是什么:ETNEWS新闻云全新推出『伊新闻』人物专题报导,只要你是全台第一、台湾南播万,拥有最特别的故事,就会成为「伊新闻」的镜头焦点!】

采访、摄影/谢婷婷 文/黄凯翊「你够了解你自己的文化吗?」26岁的音乐工作者黄康宁,就因为这个在迪士尼工作时一闪而过的念头,毅然决然投入了台湾音源包的制作,只为了想让全世界都能听见专属于台湾的声音。

【放弃当迪士尼乐师 回台制作第一份音源包】

现在在天空之城音乐制作公司工作的黄康宁,在制作电影、广告配乐之外的时间,就是全台跑透透,上山下海将台湾的原住民音乐、传统音乐、阵头音乐全都收录进他的数位音源里。这一切念头的启发,迪士尼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曾在迪士尼乐园工作的康宁,当时必须在美国乡村园区演奏当地的乡村音乐,「对美国人来说,这是他们老头子在听的音乐,就像他们的民间音乐。」工作时,他看见年轻的孩子们也会随着音乐摇摆,「我在这边学习别人的老文化,乐园将这个老文化与现在小孩子产生连结性」,他开始反思,自己的工作就像在帮别人保留他们的文化,但是「我够了解我自己的文化吗?」

「大家最常问你从哪里来、你的国家有什么特色,但每次讲到台湾就只有聊吃的。」黄康宁有点苦笑的说,台湾人平常不会去涉猎政治或科学类的单字,跟外国人聊起故乡,几乎都是满口「食物经」,也是这种现象,让他回国之后开始思考,「要如何从声音上表现出台湾文化」。

▲在迪士尼当乐师的工作,让黄康宁开始反思,台湾的传统文化要如何保存?(图/记者李毓康摄)

于是黄康宁决定,利用数位技术将台湾的传统音乐录制成音源包,让全世界的音乐使用者,即使不了解台湾传统乐器(例如唢呐北管乐器等),也能在剪辑编曲时,将这些好听的声音加入进曲子当中,「一个文化可以继续被使用,他就可以继续存活。」黄康宁腼腆笑着表示,他没办法眼睁睁看着台湾这块土地上的声音,一代传一代,却慢慢地失传。

【越精致的音乐 越缺少土味

决定放弃迪士尼乐师的工作回来台湾制作音源包,黄康宁的想法一直被许多人泼冷水,「有的人会说他以前也做过,只能玩玩,不能养活自己啊之类的」,更有人质疑,只需要向国外其他制作音源包的人购买就行了,为何一定要自己制作?但黄康宁坚持,「我就是找不到有人做原住民的采样、做北管的采样啊!我用电脑做不出台湾民间传统音乐。」

最大的症结点,就在于外国人对于台湾传统乐器认知的不同。「老外他们对于这些锣鼓点的认知比较偏京剧,它可能只需要一个人打鼓、一个人打锣的声音,但在台湾这是庙会文化啊!,锣鼓喧天,遶境人数越多越好!。」黄康宁找遍外国人的素材库,就是没有这种多人一起敲打的音源包,因为如此,他才积极想让台湾音乐数位化

▲「我就是找不到有别人做啊!我就是找不到台湾传统音乐啊!」一个念头,开启了他的音源包之路。(图/记者李毓康摄)

【北管、鼻笛从头学起 看懂菜单才能点菜

想将传统音乐数位化,光是取样,就是技术上的一大困难,要对取样的乐器有一定认知程度,才知道需要录制多少声音。科班出身的黄康宁,碰上完全没接触过的北管音乐、原住民鼻笛,照样一个头两个大,于是他决定从基础做起,报名参加北管乐团工作坊、到屏东排湾族老师学鼻笛,甚至连北管音乐的曲牌名和锣鼓经他都认真抄笔记去学习。「如果我没去学,即使有一个北管乐团坐在我面前,我也不知道要录什么,就像进了一间餐厅,完全不晓得菜名是什么,就点不到任何一道菜。」花了一年多的时间,他的「菜单」越来越丰富,却又遇上另一道难关。

古典音乐长大的黄康宁,在进入南艺大应用音乐系之前,根本没碰过所谓的程式语法,就连类比讯号和数位讯号,他都分不清楚,更遑论要运用这些器材去录音取样,除了上网找免费教材自学、找室友询问外,他还甚至跑到好莱坞去请教,「他们会跟我说什么东西很烂不要买,但我还是会去买回来试,烂我也要知道烂在哪里。」周遭的人热心提供经验,希望他能少走冤枉路,他却认定「我需要去尝试一样的错误后,我才会有这些经验,不是我自己去尝试过,它(经验)就不是我的!」

▲▼为了制作音源包,黄康宁跑去学习北管、唢呐等传统乐器与文化。别人在学如何吹奏乐器,他在学如何将声音数位化。(图/记者李毓康摄)

【音乐就是我的电动

「我那时候遇到其中一个问题是,唢呐这种乐器本身频率就很奇怪,我即便没录错,听起来就是不正常、像是哪里出问题。」黄康宁提到制作时遇到的难题,还笑着做了一个很生动的比喻,「就像烟嗓本来就沙哑,不是我录成沙哑」,他向前辈请教,克服频率后制的问题后,黄康宁接着要思考如何将每个音符放进键盘的对应位置。以特地到屏东取样的鼻笛为例,双音鼻笛一吹就是两个音程,原本黄康宁思考过要堵住单管,再把单音收录进音源包中,却发现这样做就失去了鼻笛漂亮的双音特色。「鼻笛漂亮就漂亮在它的双音,它可以吹这种一连串华丽的装饰音,但这种特色放进软体里就没办法呈现。」

▲黄康宁拿着猎首笛生动地讲解录制音源包的手法。(图/记者李毓康摄)

苦恼多时的黄康宁,最后终于想出解决办法,「我在键盘上区分两个区块,一边作单音,一边做乐句,使用者若对这个乐句不满意,还可以用另一边的单音去替代。」他当场坐在电子琴前,弹奏了几个音节为我们做示范,沉浸在音乐里的黄康宁,表情比采访的任何时刻都还要认真,眼睛却也更加明亮。看着黄康宁双手在琴键和电脑键盘上轻快地飞舞,他短短按了几个按钮,我们就仿佛闯入了古代娶亲时的大乐队里,整段音乐热闹非凡。记者笑称「你好像在打电动。」黄康宁一笑,「别人在打LOL的时候,这就是我的电动。」

一路走过来,黄康宁听过许多人的质疑,制作传统音乐音源包这条路,在台湾从来就不是一条可以稳定生计的路。年纪轻轻的他,却凭着一股傻劲,想为保留台湾传统音乐尽一份心力。一直微笑接受采访的他,提到心得时突然严肃的坐正身子,「我觉得追梦的人要很清楚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平时白天还有正职工作的他,总是花额外的时间在制作音源包,但因为乐在其中,所以哪怕耗费这么长的时间,他也从来不觉得辛苦,「每个人的能力不一样,但时间是一样的,只要善用每一分每一秒,我相信做所有事都是累积起来的。」

▼除了传统音乐外,黄康宁还收录了许多台湾在地特有的声音在音源包中。(图/记者李毓康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