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港珠澳大桥「岛隧」超难盖 外媒:现代世界七大奇迹!

大陆中心/综合报导

桥梁界「珠穆朗玛峰」之称的港珠大桥24日通车营运,横跨香港珠海澳门三地大桥,将原本长达3小时车程缩短到45分钟。港珠澳大桥的筹建到完工花费15年,工程难度非常高,被英国《卫报》形容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其中「岛隧工程」的设计及施工完全没有成熟经验可借鉴,光是第一节沉管就花了96小时安装,可说是「摸着石头过海」。

▲港珠澳大桥。(图/CFP,下同)

港珠澳大桥总长55公里的,从香港国际机场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岛,向西到珠海、澳门口岸人工岛、珠海连接线,止于珠海洪湾主体工程长约29.6公里,由22.9公里的桥梁和6.7公里的海底隧道组成。

不过,为何珠港澳大桥不直接「一桥到底」?原因是路线有经过伶仃洋海域最繁忙的主航道,若建桥就必须是跨径大、净空高的悬索桥梁,但又因邻近香港国际机场,所以建筑高度受到限制,无法实现高塔结构物,隧道便成了唯一可行的方案,并在隧道两端建造人工岛。

▲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

港珠澳大桥设计寿命120年,专利有400项之多,从2003年8月起开始前期工作,于2009年12月正式开工,直到2017年底完成主体工程,并在2018年2月完成验收,预定10月24日正式通车,整个过程共耗时15年。

港珠澳大桥最难的工程被认为是「岛隧工程」,负责此项目的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林鸣表示,岛隧工程从2005年开始准备,随后十多年一直在为解决诸多世界级技术难题而奋斗,「港珠澳大桥是中国第一次大规模建设外海沉管隧道,当今世界上也只有极少数国家具备外海沉管隧道建设能力。」

林鸣指出,岛隧工程共经历四场「战役」,从「第一战役」钢圆筒成岛、「第二战役」首节沉管安装、「第三战役」海底隧道贯通到「第四战役」岛隧工程完工,建成东、西人工岛两座「最美地标」和一条「最美隧道」。整个岛隧工程也创下多项纪录,成为世界最长(5.6公里)、埋入海底最深(48公尺)、单个沉管体量最大的沉管隧道。

港珠澳大桥采用世界首创的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用120个巨型钢筒固定在海床上,并插入到海底,接着在中间填土形成人工岛,缩短成岛时间。林鸣介绍,每个圆筒直径有22公尺,与篮球场大小相若;最高达51公尺,相当于18层楼高;重达550吨,几乎比得上一架A380「空中巴士」的最大起飞重量

海底沉管的隧道同样是庞然大物。5.6公里的沉管隧道由33个巨型混凝土管节组成,每个管节长180公尺,重量达八万吨,排水量超过75000吨,一个标准管节比一艘航母排水量还大。在水下近50公尺建设深埋沉管隧道,在国际上也被视为「技术禁区」。该项目部门创新提出「半刚性」沉管新结构,能够确保深埋沉管隧道工程得以成功实施并做到不漏水。

阵子台风山竹」侵袭时,当时桥面测到的瞬间最大风速是每秒55米,相当于16级台风风速水平,港珠澳大桥成功撑住强风考验,甚至还留有较大安全系数;另外,桥体也能承受八级地震。

▲港珠澳大桥人工岛。

万众瞩目的港珠澳大桥开通后,通行方式采取「三地三检」,三地政府各自负责设立和管理,施行24小时通关,其中珠海和澳门采用「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的创新模式,取消口岸之间的缓冲区,只要排一次队就可以完成出入境手续。但要注意的是,目前可以在港珠澳大桥上通行的车辆,仅限有粤港两地牌照的车辆,或是经过三地政府部门许可单牌车辆,其他车辆未来会再视情况放宽规则。

但要注意的是,港澳是右舵,内地是左舵,港珠澳大桥则采取右侧通行,行驶到香港或澳门口岸就要进行左右侧通道转换,会有相关指引引导驾驶调整方向。此外,桥上规定时速100公里,非紧急情况下不可以调头,而且只有三地口岸有配备公厕,桥上没有公厕也没有加油站民众必须在上桥前完成一切需求。

▲港珠澳大桥穿梭巴士。

关于港珠澳大桥的通行收费方式,全线只有珠澳口岸人工岛大桥管理区有设置收费站私家车、出租车每次人民币150元(约新台币669元);跨境直通巴士每次200元(约新台币892元);穿梭巴士每次300元(约新台币1339元);普通货车每次60元(约新台币267元);货柜车每次115元(约新台币513元)。收费都以人民币为基准,港澳两地则按照扣费时的汇率换算。

无法开车上桥的民众,可以搭乘穿梭巴士或跨境直通巴士。穿梭巴士有香港往返珠海和香港往返澳门两条路线,白天票价为人民币58元(约新台币259元),夜间则是63元(约新台币281元),儿童和老人可享有5折优惠;跨境直通巴士则可以往返香港市区和珠三角各城市内的站点

▲港珠澳大桥连接人工岛并进入隧道。

版权声明:图片为版权照片,由CFP视觉中国供《ETtoday新闻云》专用,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CFP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