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年少情事乡愁诗篇

图文/镜周刊

以初恋为题材的电影很多,但《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不单以丰富意象展现情欲暗流的迸发、两心相知的愉悦,更在朦胧暧昧间从心灵与肉体,反复探询自我、寻求认同,在和煦的阳光中,年少情事雨雾蒸腾,写就青春的乡愁诗篇

《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由义大利导演卢卡格达戈尼诺执导,并由擅长文学电影的詹姆斯佛利编剧,改编自安德列艾席蒙同名小说。故事发生在1983年夏天、位于义大利北部的乡间小镇,17岁男孩艾里欧因学者父亲波尔曼在暑期接待美国研究生奥利佛住家里,高大迷人的奥利佛顿时成为小镇的焦点人物,也让在书香艺术中成长的艾里欧,内心陷入震荡。

虽然艾里欧一家与奥利佛都饱读诗书,说话引经据典,但那个夏天的对话几乎都围绕爱情与肉欲打转。从艾里欧家杏桃累累的果园开始,杏桃成为诱惑的果实。无论是奥利佛在早餐时饮下杏桃汁、当艾里欧面纠正波尔曼对杏桃字源解释的错误,以丰富的学识吸引艾里欧。或是艾里欧随手采摘杏桃,大口啃咬,对着杏桃发呆、抚摸细绒果皮、舔食流溅的果汁,都在奥利佛点明杏桃的「早熟」字源后,更具象征意义

波尔曼的考古艺术研究过程,明的是欣赏加达湖中捞起的古老希腊风格雕像、暗的是对应艾里欧与奥利佛间起初迂回的关注、彼此吸引,一样是满怀赞叹的发现。尤其波尔曼在湖边解释古罗马哈德良皇帝曾有的男体雕像遭教宗融化重铸为妖娆的维纳斯,似乎藉遥指古罗马社会同性恋文化的消失,暗示眼前处境。波尔曼形容幻灯片中的雕像「所有曲线如此不可置信、自在地起伏,有种无视岁月的暧昧,仿佛正撩拨人们的欲望。」,又凸显主角们对男体的迷恋。

片中艾里欧与奥利佛骑单车进城时,注意到奥利佛颈上的六芒星项链,是他首次发现两人都是犹太人共同点,但艾里欧因家人是「低调的犹太人」,未在邻里张扬。奥利佛则回应,自己来自美国新英格兰区,知道那种感觉。不过随艾里欧开始戴上六芒星项链,从而展现对彼此「族群」的认同。犹太人或同志的「族群」符码,因时因地,时隐时现。

詹姆斯艾佛利的改编剧本,以舞蹈般的节奏,描绘艾里欧与奥利佛恋情由疏远到亲近、由放话到告白的张弛变化。尽管两人都受异性欢迎,也亲身尝试,但奥利佛对异国女性刻意的放电与艾里欧和法国女孩初试云雨,却各有目的。前者倾向是掩饰的障眼法,后者则有如成长路上的性向探索。艾里欧从与打球的奥利佛赤膊相对的初次肤触、百无聊赖地向腋窝吐气、瞥见奥利佛更衣、头戴奥利佛的短裤嗅闻气味,对肉身好奇的一举一动,都精准地直击情欲的暧昧骚动、复杂难解。而雨中的果园、无人经过的阶梯、灯光黯淡的阳台空景,则为影片带来留白的余韵

《以你的名字呼唤我》除了聚焦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恋,亲子关系的呈现也深化影片的观点,不再耽溺,以更宏观的角度看待情爱的悲欢得失,温暖地回顾发现爱滋病毒的1983年夏天。

更多镜周刊报导【追剧指南】《魔女的法庭》 恶女追暖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