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乡村振兴明星」成都战旗村 台企杏鲍菇工厂90%雇本地人

战旗村的便民服务站、卫生服务站。(图/记者蔡绍坚摄,下同。)

记者蔡绍坚、魏有德成都报导

「掌上蜀Show」两岸新媒体采访活动27日来到成都郫都区的「战旗村」,这里是大陆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明星村,从传统农村发展成集旅游住宿餐饮文化于一体的新景点。另外,台企「中延菌菇」两年前来到战旗村,工厂内90%都雇用本地村民,以成熟的「杏鲍菇」技术将村中青年留了下来,也为发展西南部消费市场、前进「一带一路」,找到最坚强的后盾

▼战旗村销售豆瓣

一走入战旗村,便能看见多辆游览车停驻停车场,众多游客在笔直的街道、整齐的房屋间穿梭,广场旁有党群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电商服务站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站、农村金融服务站、居民活动中心等设施,让人完全想不到,这个「乡村改革」的明星村曾有过10多年艰苦的探索之路。

▼战旗村手工布鞋

战旗村为了发展集体经济,先后曾发展过酒厂、复合肥料厂、砖厂产业,但因为多种因素的影响,效益一直无法发挥出来,企业也不愿继续投资,最后都走向关厂的命运。

2000年起,大陆官方推行「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等政策,战旗村抓住「用地入市」的机遇,村集体资产突破2000万元人民币,资金大量投入产业改革,将既有的农村底蕴,发展成有机蔬菜种植、观光农业,并设立「乡村十八坊」,还原了豆瓣坊、酱油坊、布鞋坊等传统生产作坊,为村子增添了一股人文味。

▼战旗村腌制豆瓣壮观场景

战旗村的成功经验,很大一部份归功于16家企业的进驻,尤其是台湾企业「中延菌菇集团」,不只在此经营500公亩的杏鲍菇工厂,雇用的400多名员工中,有高达90%都是本地人

中延菌菇的董事长次男表示,会来到成都设厂,首先就是看上西部经济的崛起,「我们在天津福建都有设厂,天津主要就是销北京、东北、河北市场,福建则是沿海地区,西部经济崛起后,我们注意到,这里的人爱吃美食,尤其是火锅,就决定过来看看。」

▼菌菇还未生长起来的样貌

战旗村这里本来就有一家杏鲍菇企业,只是亏损了好几年,盈利上面临很大的难题,林次郎与团队分析后发现,这家企业亏损原因不在销售及市场方面,而是在技术及产量上,马上决定将这家企业并购,「我们早就有成熟的杏鲍菇生产技术,再加上完备的管理方式,进来战旗村,很快就转亏为盈了!」

▼种植杏鲍菇的「杏鲍墙」。

「西部市场有成果以后,就是一带一路了!」林次郎解释,中延的产品是要销到全世界的,像他在天津工厂的产品,2016就已经前进到美国,福建工厂的产品,也通过海运外销到新加坡、泰国,「成都是西部非常亮眼的城市,我们希望借由中欧班列(蓉欧)把杏鲍菇销往欧洲!」

▼林次郎董事长。

同日,记者也造访了郫都区的「徐家大院」,专访创办人纪元,这里是大陆第一家「农家乐」(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创立于1986年,30多年间,陆续进行了4次升级,即将迈入「第五代」。

徐纪元告诉记者,徐家大院能历久不衰,最大的原因就是「升级」,他说,虽然当年自己虽是『第一家』,但赚钱的模式很快就被别人学走了,而且还增加了新花样,抢走了徐家大院的客人,「我当下就不甘心,所以找来全家人,一起参观竞争对手园区,要看看他们的优点。」

▼创办徐家大院的徐纪元。

于是,原本只有几张桌子、两间房的徐家大院,增加了一栋两层楼洋房,除了原本的吃饭、喝茶外,有增加了休闲娱乐,正式进入「第二代」。之后几年,徐家大院又进行了多次升级,成为现在的「乡村酒店」,可以承接会议活动,接待旅游团体,可住宿300人,供1000人用餐

徐纪元强调,台湾的「农家乐」起步更早,他多年前也前往参访,从一位教授那儿学到一句话,「当时他说,『企业若没有企业文化,那么很快就会死亡!』,我听了以后相当敬佩,确实,徐家大院作为『农家乐』模式的开创者,必须随时记住『开创、升级』的精神。」

▼徐家大院发展成乡村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