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盟期望在数据质变的时间点上,帮开发者做更多事

据他们自己所说,友盟终于实现了一开始就想做的事:数据工场和微社区。阿里和同门师兄微博并没能给友盟带来社交电商方面的数据支持,他们希望通过四年来的数据积累,给中小开发者服务带来质变。

根据友盟高级技术总监叶谦的描述,公司在创建后的第二年(2011 年)就开始组建数据挖掘团队,希望从海量数据中发现有价值的内容,从分析数据转变为分析用户。数据工场正式立项开始于今年初,基于友盟两年来数据服务中的用户地理位置分析、用户服务分析,加上他们由其它社交网络和应用市场中获取的数据,希望能对用户进行识别、分类评级,从而让平台内开发者找到与自身产品契合的核心用户。

在此之前,友盟就有过几次类似的尝试。友盟在数据报告中发布过移动互联网用户在春晚不同时段、不同节目期间的应用行为分析,与中科院、北大等学术机构讨论过用户行为试验,另外也曾与部门合作伙伴进行小范围精准投放测试,最终与用户真实行为的契合度拟合程度都达到了他们的理想水平。

根据友盟提供的信息,他们的开发者服务已经覆盖九亿终端设备。友盟根据开发者自有产品和其它关联外部数据,以“近期使用过的重要应用”、“使用频率”、“使用习惯”和“停留时间”为用户定义不同维度分数,最终呈现一个综合的“可信分值”。“可信分值”能够帮助开发者对用户数量进行去噪,对自己应用的数据和市场状况得出准确判断。在用户评级基础上,友盟会根据更细化的具体数据为用户定义 400 多组标签,为用户的应用使用习惯或偏好做出分类。开发者可以主动上传一部分设备标识,或调用 API 对单一设备用户进行识别,对短期内的应用推广或运营成果进行评估,得到潜在用户和有核心活跃用户的精准画像

目前为止,友盟对自己的定位仍然是比较纯粹的开发者工具平台。他们希望以打通产品线数据和开放 API 的形式让开发者自主利用数据实现精准营销或应用策略转变,友盟方面并不考虑为平台内开发者提供换量平台等重运营业务。

叶谦说,友盟在 2015 年的重点就是完善数据平台初期的两个产品 —— 用户评级和用户标签,海外版还在规划当中,可能在今年会有具体的服务器部署。数据工场的收费模式也尚未最终确定,初步规划是让小开发者免费试用,而对大中开发者施行按量分段计费标准。为了给数据工场两个新产品提供底层架构支持,友盟在过去的 2014 你啊中队数据质量、服务器计算能力、响应时间和延迟都做出优化,以叶谦的话说,“如果是我们平台的长期用户,就会发现今年我们的服务质量,包括性能和稳定性都有提升”。

对友盟项目经理任明远而言,微社区是他们做社会化分享组件之初就想做的产品。这并不是他们第一次以一级交互界面的形式近距离接触终端用户,社会化登录平台、分享组件、摇一摇截屏、在线评论组件都基于同样的出发点 —— 为开发者提供即时可用的简单工具。就长期致力于提供开发者工具的友盟来说,微社区是他们在移动互联网的这一时期根据平台内数据得到的另一个普遍需求。据任明远的描述虽然应用内社区不像私信或群聊那样强调多点实时性,更多承载的是异步信息,但背后的 feed 流技术和服务器压力均衡都需要开发者投入相当的精力开发并持续维护。用户活跃量有限的中小开发者若自主搭建应用内社区体系,投入产出比并不理想。

微社区为开发者提供基础的多套皮肤和场景化布局方案,具备能力的开发者可以使用开源代码来对特定组件做出深度定制。从更实用的角度看,微社区也为开发者和社区运营负责人提供公共敏感词库、自定义敏感词库、内容举报和内容审核等社区必备的运营管理工具。基于友盟原有的消息推送服务,微社区提供对 at、评论等“紧急社交行为”的实时推送。

社会化分享组件意在让用户帮助开发者将应用内优秀的内容通过自己的社交圈传播出去,而微社区则希望让现有用户将内容和社交关系沉淀在应用内。一个导出去,一个留下来,而任明远并不认为两者之间存在运营逻辑上的冲突。“利用社会化分享组件传播优秀内容吸引更多用户,再进一步通过应用内社区把新用户的社交关系和 UGC 内容沉淀在应用内部,本质上对开发者是一件好事”,任明远说。

与数据工场新产品相同,微社区的具体收费仍未有最终定案,初步定价规划也与前者类似。友盟在自身产品的扩张和定位上不免显得过于严谨,在这个人必言大数据和“画像”的市场里,友盟把自己数据积累和上层实现的成果评价都留给了 2015 年的市场。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sinC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