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物料涨太猛 台商有单不敢接
大陆的原物料上涨带动物价蠢蠢欲动,大陆力控粮食等价格上涨过多。图为联合收割机在河北省泊头市西辛店乡大付村的麦田里作业。(新华社)
「过完年后,很多原物料不是涨2、3倍,就是根本买不到料。像我们这样的中下游的工厂,很多签好的合约也都毁约,因为,过年后要出的货都是年前签的,要照之前签约价钱卖,卖越多就会赔越多!」
过完年 涨到买不到原料
因原料价格涨势太快太猛,很多企业现在「有单也不敢接」。陈厂长说,新合约就要提价,可是提到那么高也是有困难,在这段期间,下游也在观望。「我们现在就只维持几个大客户,其他的就请业务员能够尽量不接单就不接单,先把原来的订单消化掉,该赔的就赔一赔,你如果不想失去这些大客户,现在把信誉保住,日后订单量会更多。」
首季原物料飙涨让上游制造商赚进大把钞票,但也反过来冲击需求。高价的石化、塑胶产品排挤下游厂商获利,再加上需求及生产板块的异动,使得海运柜、舱皆缺,运价倍数上涨增加成本,进一步剥夺利润,使得市场气氛转为观望,近期疫情的变化仍是未来变数。
东莞一家台商化工厂陈厂长表示,今年第1季订单又特别多,是该公司近10年来首季出货量最多的一年,但原物料价格却是近20年来最波动的一季,像他们这种遵守合约的企业,今年首季赔钱居多,「我们第1季就把去年赚的全赔光了!」他说,第1季,上游原料制造企业赚翻了,但是中下游企业就赚不到什么钱,能不赔钱就很不错了。
第1季 把去年赚的赔光
在通膨预期下,去年第4季以来,大宗商品涨价毫不含糊。伦敦铜期货创历史新高,铁矿石价格在历史高位震荡,全球货柜综合指数创历史新高,铜、铝、锂、稀土、钴等各种大宗商品都在涨。国际石化产品市场也因为供需失衡,缺货效应持续发酵,不少化工原料飙涨数倍;连半导体晶片也短缺;大陆网友则调侃,废铁也从400元(人民币,下同)一吨飙涨到了4000元一吨。
在大陆的台商大多从事制造业,科技业的台商以代工业为主,传统产业的台商则多位在产业中下游居多,自然受到这波原物料飙涨冲击会较大。
据了解,电子零组件产业的台商也纷纷提价以因应原物料涨势,目前来看,大多顺利提价,因电子产业价格传导较顺畅,下游产品也开始提价,比如宏碁、华硕的笔电已宣布第2季涨价10%左右;但传产业台商提价并不顺利,除提价速度赶不上原物料涨势外,因大陆竞争者众多,同行没调价你就不能调价,有些厂商干脆就不报价,因为做出来的东西价格提不上去,能买到的原料又都是高价原料。
海运塞 缺货缺得可厉害
东莞台协前会长、岳丰科技董事长叶春荣表示,岳丰的制造业务仍占集团三分之一,因应原物料上涨采取方式就是加价,「没办法提价我就不做」。他说明,以该公司原物料看两大类,一个是铜价、一个是PVC,报价大家都看得到。「我们有机制,一个月原物料平均涨多少,一定要调价多少。」叶春荣说,有没有办法提价要看行业,如果无法提价又无利可图,这个行业可能就要被淘汰了。他指出,也有很多大厂就是压榨小厂,「但以我们来讲,我们和客户一直协商的,资讯是透明的,只能这样做。」
叶春荣指出,现在的问题不是价格的问题,缺货缺得很厉害,因为海运的问题,塞港造成很多货在船上,客户也很着急,客户也会提价,将增加成本反映到使用者身上。「讲实在话,现在供应商与客户的关系,我觉得应该是一体的,很多事情要一起协商,应该要这样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