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高手-找到竞争力 奠定一席之地
「会计师事务所与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就好像男女结婚,也有所谓的门当户对!」嘉威联合会计师事务所所长张威珍,一语道破企业与各种规模会计师事务所的关系!
就像企业规模一样,会计师事务所也分大所与中小所,各有其特色与功能。
大所具有查核IPO公司的独立行使查核能力,中、小所则以服务及专业见长,不同规模的企业也会就需求,寻求各类型事务所的协助,所以他的事务所界定不做上市柜的签证。
从嘉义独自北上闯荡的张威珍,创业之初是由岳父家的客厅做起,第一个办公桌是岳父家的餐桌,期间长达半年,曾经因为担心太过寒酸,让客户有所疑惑,所以服务方式变成「到府服务」,到客户的公司去,变成他的品牌形象,一直到现在,就算办公室已经相当气派,还是尽量让同仁到客户那里服务。
第一个员工
也是首位合伙人
嘉威成立到现在,除了今年初有一个会计师,到企业去当财务长之外,几乎没有人离开。第一个合伙人陈田蓉会计师是嘉威第一个员工,两人的缘分是经由嘉义商职的老师推荐,毕业后来到事务所,「我鼓励她继续进修,还提供宿舍让她安心工作,没想到她从台北商专夜间部毕业的当年度就考上会计师,直到现在我们都是合伙人。」这也启发张威珍对员工的未来发展更加重视。
后来事务所每年几乎保持3成的成长率,目前已有12个会计师、100多个从业人员的规模,现在除了固定签证、代客记帐之外,还发展出企业的IPO育成中心业务,「就是要把已经长得很漂亮的适龄小姐,调教成为最有内涵的新娘,让她成为投资人的最爱。」
从股票失败中成长
「其实刚开业的前几年,我一度想放弃会计师这个行业,因为客户不易开发、又遇到一位税务员处处刁难,当时,股票、房地产让我赚的比签证公费还多,直到股市崩盘,我从赚大钱到负债累累,总算让我认清,该回到自己最专业的领域中,并且脚踏实地的工作。」
张威珍说,透过对客户的服务,持续对员工及客户做教育训练,除了拜国内整体经济成长之赐外,最主要是找到自己的「竞争力」,以及面对环境的变化,如何采取正确的「因应措施」。
谈到竞争力,张威珍拿出笔在纸上画一条线,反问「这条线如果不能再画上任何记号的话,如何让它变长?」,答案就是「就在这条线下面,画上一条比它还短的,它不就自然变长了吗?我就是苦思出这个道理,找出事务所最有竞争力的市场空间。」。
张威珍的第一个签证客户是力信,也是让事务所因此进行转型为IPO育成中心的推手。力信是一家生产变压器的专业厂商,当公司规模达到需要IPO的程度时,虽然力信一度希望嘉威可以继续帮忙签证,张威珍已准备抢进上市柜企业的签证工作,但力信后来几经折冲之后,迫于现实仍然由勤业众信拿走了签证工作。
张威珍说,「因为这件事情,我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强项,就是不继续帮要IPO的企业签证,但反过来协助他们达到IPO的过程,因为这一块业务签证会计师不能作,小所不容易作。」经过调整之后,嘉威开始调整为协助企业IPO,提供包括帐务整合、内控内稽、ERP制度、绩效辅导等服务。
至于客户来源,大都是自己的客户持续几年获利佳,鼓励IPO,或者透过客户的引介,帮忙进行企业辅导,一旦开始辅导企业IPO,就将客户介绍给大所签证。
确定方向之后,嘉威在张威珍的策划下,逐步以和企业建立两人间的匹配性,主要客户以营业额1~20亿元间的企业为主,甚至有意上市柜的企业,也会透过企业主的推荐,主动找上他。
威胁就是机会
张威珍说:「我认为危机就是转机,经营事务所以来,面对最大挑战就是金融风暴,如何避免客户流失,也让事务所永续,当下除了承诺同仁绝不减薪、调整部分同仁福利以撙节开支之外,找到新的业务方向,更是迫在眉睫。」
为协助客户度过难关,事务所成立绩效辅导部门,专门协助企业检视包括内控、包括生产、研发等帮忙找出绩效不佳的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法,甚至客户还有哪些业绩成长空间、人员配置模式等,帮企业提高绩效,当初本来以为只会是临时性服务,现在却变成了常态性的部门。
当碰到产业大量外移到大陆时,事务所的生存该如何延续?张威珍说,会计师要跟着企业跑,因此决定去大陆求学,并透过老师与同学的引荐,建立在大陆的财经人脉。张威珍身先士卒外,并要求合伙会计师到大陆念硕、博士班。比如施春成在台大已经拿到会研所硕士,还到上海念财经大学博士班、汪忠平、吕芳榕会计师也都是台湾的硕士,又到大陆暨南大学念会计博士。结果嘉威成立了大陆事务辅导部门。
一次购足的服务观念
张威珍认为,每一个合伙人都有他专门负责的部分,比如审计、资讯、大陆事务与内控内稽辅导、行政救济,都由不同的会计师专责,但碰上客户有不同需求的时候,又有不同的会计师可以协助,这样可以建立一个专业又多元的事务所。
除此之外,为了服务顾客,让客户能一次购足,就在事务所的办公室楼上设立配合的代书、法律等部门,客户不须东奔西跑,在一个地方就可以把所有相关问题全部解决,就好像医师帮病人进行医疗会诊一样,整体团队就是企业问题的医生,帮忙企业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