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博士打9份零工…「教师是夕阳产业」 他宁当城市游侠

▲林宏仁自称「城市游侠」,是热爱哲学的流浪博士。(图/资料照)

记者卢映慈/采访报导

少子化之下,国高中、小学还可以透过减班级人数来维持老师员额,努力求「不资遣」,但高教流动性高,博士生找不到缺、任职的教授薪水又低,让「博士卖鸡排」已经不是一个特例。37岁的林宏仁是文化大学哲学系博士,念冷门科系、又找不到教职,前前后后打过9份工,他半是骄傲、半是无奈的说「我是城市游侠!」

大学学测报考人数从92年的高峰16万4521人,跌到106年的12万8760人,指考则从9万跌到5万,虽然仍略高于全部的总名额,但各校分配不均、加上「预期未来会有大缺额」的心理,用兼任取代正式,已经是大学之间的默契;近几年有永达退场争议,今年也出现台观「刚入学就要转学」的窘境,亚洲技术学院也成为新一波进入争议的私校,高教的问题,已经没办法忽视。

▲文化大学哲学博士毕业,林宏仁在找一个研究机会。(图/林宏仁提供,下同)

「我为什么要投入一个在10年、20年之后,当自己已经浸淫在一个地方、一个领域很久之后,还可能随时被解雇的工作?」林宏仁说,虽然当初的确是因为想从事教职,才去念了博士班,但进去之后老师时时暗示少子化困境,让他也开始思考其他的可能性,「我本来以为少子化至少会从国小开始,但政府推动减班级人数,反而大学最先出问题。」看到未来的不乐观,尝试留在母校又未果,他开始放弃教职的想望。

大学念华中文系的林宏仁,其实是误打误撞,他从小喜欢思考,高中时开始想念哲学,「那时候以为哲学是中文系在念的,进去后才发现两个系对一段资料的解读方式差很多」;硕、博士转读哲学之后,他更确定自己想做的就是哲学研究,「别人可能会说,喔,我终于把论文拚完了,但我会觉得,如果命令我关起来做研究,我反而会很开心。」

但这种超乎常人的研究热情、兴趣,还是没办法给林宏仁带来教职,从博士班毕业已经32岁,身旁的同学、学弟有的去做博士后研究,但大多数都不是从事哲学相关,「博士后研究顶多撑5年,5年后还是什么都没有」;当年博士班上5个人,除了他当「游侠」之外,一个去行天宫当执事员,一个跑去做电机相关,一个去补习班,只有一个马来西亚人在家乡本来就有教职,毕业后回国继续教书,算几个人之中比较学以致用的。

林宏仁在当城市游侠的时候,辗转做过饭店、饮料店计时服务生,发过补习班传单、展场的撤柜人手,还有连锁店的厨房助手、小餐馆的厨房「全包内场,甚至当过上市药的「试药者」,检测药品对人体的影响、空腹服药后连抽16次血,都是拿身体、劳动换钱的工作;跟教书最接近的一次,来自浙江省温州肯恩大学的邀请,他当了1次助教、2次讲师,明年1月又要再去当讲师,薪水虽然不多,但却是最接近教职、研究的一次。

温州肯恩是一所很新的学校,分为春夏秋冬4个学期,前年暑期班来台聘讲师,要去任教的老师找林宏仁当助教,发发讲义印印东西,基本上也就是打杂;但隔年开班时,他成为通识课程的讲师,虽然课程由校方定,包含恐攻、霾害、文学哲学都要教,但总算有站在台上阐述自己思想的机会了,「不过要去中国研究、教思想还是有点害怕,毕竟那是一个很控制思想的地方。」

林宏仁说,游侠的生活还是有着苦闷,「真的很累,很烦躁,最长的一次做了10个月,其他平均半年,只是在体验人生而已,对我的哲学研究没什么帮助。」问他为什么不想找个长期的正职?他直言「浪费我的时间」,听到记者有点愣住的样子,他又补充「我看到很多学弟妹明明有着自己喜欢的东西,但有了工作之后,一天8小时、9小时被绑住,根本没时间跟体力做自己想做的,我不想变成那样的人,我知道我最爱的就是研究。」

不过等待研究的机会有点漫长,林宏仁也练就一身「省钱」的游侠技能,在台北生活的他,一个月平均开销只有8千元,扣掉房租5300元、交通费手机费等差不多2千,他的餐费、生活费几乎是0;「你知道,研讨会都有便当、茶点可以吃,我就去那边吃、把多的带回家省着吃,基督徒聚会的时候也有餐点」,问到如果没有研讨会的时候怎么办?他笑说「所以冰箱很重要啊!」

至于生活用品,因为台北有许多「免费市集」,不用以物易物、不用任何一毛参加费,看到需要的东西就能拿走,这也让林宏仁几乎省下所有开销;不过身为博士,却用这种方式在过生活,会不会觉得很浪费?他说「我有研究才能,但没有能让我发挥的空间,这才是浪费,是能力教育资源的浪费,不是物质上觉得博士一定要怎样的浪费。」

现在从事传销的林宏仁,靠着之前的一些存款跟不定时的收入过生活,「爸妈当然会担心,但我都跟他们说,我未来一定会飞黄腾达」,他充满自信的笑说,「我给自己的目标是40岁,40岁之后我就自由了,能把我心中的哲学研究给写出来」;师从杜保瑞的他,认为劳思光、牟宗三、杜保瑞是当代哲学史上的3位大家,也是最能代表这时期哲学思潮的发展,「他们的思想体系很值得写。」

「大学是钻研知识的地方,高深的学问本来就是少数人才有兴趣的,想要学一门应用的技术根本不需要读大学,所以大学会越来越少是必然的」,林宏仁说,他希望还在汲汲营营找寻教职的学弟妹们,能够认清现实、趁早转换跑道,也许还能跑出自己的一片天,「而我,不敢说我的研究能力比别人好,但我的研究热忱是胜过许多人的,只要能让我糊口,我会全心投入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