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玮/少子化-学校抢学生,竞争白热化

高中特色招生。(图/国教署提供)

文/宋庆玮桃园市立福丰国中校长

真实的教育现场,充满着鲜为人知的现实状态,随着少子化海啸的到临,学校之间原本平稳安定的生态,顿时成为「市场化竞争的导向,也因为竞争的白热化,造成校际之间的不安,学校的保护性家长的教育选择权,此刻正在台湾各地激烈的上演拉锯战

■减班超额,让学校经营难上加难

105学年度小一生是台湾光复后, 40万年新生儿以来最少的一年,仅有16.7万。如此强烈的骤降,大学、高中、国中小都无一幸免,原本采学区制的国中小安稳学区生态,如今却必须展开抢人大战,各校均使出浑身解数,用尽心思招生,深怕减班超额,教师被迫调离他校,师资员额调配遇上瓶颈,无法有效落实正常教学,资源也因减班而下降,特色难推动,建设不易,学校经营难上加难。

校风影响家长选校关键

学校是一个有机体组织,它必须与社区环境人事物互动,这些交互作用就成为外界对学校的印象,也就是俗称的「校风」,校风是决定家长选择就读与否的最关键因素。观察校风有许多的方式,如校门建筑物外观的布置、放学后学生在外的表现、上新闻媒体的报导、升学率的高低、家长会的凝聚、社区及后地方民代的互动…等,都是影响校风很重要的元素。

■招生策略各有巧妙,校长是关键

以国中阶段而论,向下往国小招生是必然的,至于是采何种方式才最有效?各校都有不同的做法。招生DM的制作、邀国小生到国中参观互动、到国小宣导、主动参加国小运动会、园游会、发表会、家长餐会、与国小联合办活动、跨学区招生…等,都是现今国中端必然的招生策略。校长储训课程里,并未教校长如何招生,但是实际的现况是,招生是校长最前端的办学技术,而校长的人格特质,尤其公共关系的推动,绝对会影响外界对学校的评价,校长出身教师,绝大部分难像业务员一样推销自己的产品,尤其要下班后或假日应邀及主动邀约国小、民代、家长、里长、顾问…等互动,这对校长自身人格特质而言,是相当大的挑战性

■公立与私校招生文化大不同

经常见到私立高中职到国中端宣导,但却鲜少见到公立高中职到国中端来宣导,为何?这有两个层面探讨,第一,以地区性来看,公立高中职学生的容纳量远小于国中毕业学生数,在师资与学杂费及设备环境上,绝大部分都优于私立,换句话说,国中毕业生选择高中职就读,绝大部分都以公立学校为优先选择,因此,公立高中职不缺学生来源,鲜少到国中端来招生。第二,私立学校自负盈亏,又没政府补助,当然汲汲营营于到国中端来招生,尤其地处偏远或是生源不足的私校,其积极态度更是令人赞叹,而私校教师几乎都有招生责任,若招生不利恐有被解聘的命运,毕竟攸关学校存废,工作权的维护,哪有不拚的道理。

反观公立国中,采学区制就近就学,是保障也是一种危机,保障是会有学生自动报到,危机是学区少子化后,报到人数减少,学校面临减班超额。然而公立国中教师未兼行政,无责也不可能抽空到国小招生,所以重责大任全落在校长与兼职主任与组长的头上,非常辛苦。

▲高中特色招生。(图/国教署提供)

■升学率左右家长的教育选择

国小升国中无升学压力,国中升高中却大不相同,一个升学率很高的学校,是家长趋之若鹜的选择,宁可迁户籍跨学区就读,这是真实的普遍性现象。传统学区制度,因为学区的社经背景属性,已然注定学区国中升学率的好坏,新兴大楼或是重划区、交通便利等的优势,造就了比较高的升学率,当然也有少部分靠自己办学绩效,异军突起,虽地处劣势也能做出升学绩效,让家长跨区就读的范例。

常见国中学校周边,尤其明显的外墙上,总是钉上巨幅的红布条将本学年度考上第一志愿或公立高中的学生数量、比率及学生名单,展示在最显眼的地方,让家长清楚知道学校的升学率,此种红布条文化,就是一种行销也是一种招生手段,各校自主决定钉挂与否,一般挂期都为一年,显见升学率左右家长教育选择的重要性。

■跨区招生成为必然,踩线激荡出火花

学区学生数减少的学校,势必到外学区招生,校际之间原本的稳定生态,也会燃起不同的化学变化。设有艺才班、资优班或是特色班的学校,比较容易招收到跨学区的学生,也有些校长善于招生或是办学绩优,容易赢取家长的重视迁户籍就读,但此点恐会引起邻近学校的不满,也会造成邻校更大的减班超额,校际之间的新生班级数互为消长,和谐度恐有失衡现象,家长却习以为常,哪边升学率高哪边去,这是难解的课题。

■回归办学本质天时地利人和是不二法门

业界经营技术里,行销、企划品管客诉、售后服务…等都属常态,教育界面临少子化,如何挺得住减班超额,公立学校似乎应该想想业界的方法与私校的招生精神。尽管如此,学校还是必须回归到办学的本质,在固定、有限的资源里,如何创造更大的利基,就看校长的领导,当然是人和第一,其次是天时加地利,形塑优质校风,建立口碑,升学率自然有起色,不愁家长不选择。

危机意识团队精神可挽回颓势

公立学校有许多的保障,教师的工作权即便是被超额,仍是被保护的迁往他校服务而已,但若教师没有危机意识,抱着自扫门前雪的思维,恐怕减班的厄运会立即上身,微观减班异常学校造成的原因,泰半是内部的比较、计较心态使然,家长极度敏感,当负面状况来临时纷纷迁离原学区,这是不乐见的。因此团队精神或可挽回颓势,少说多做,拿出办学绩效,家长的教育选择才能回心转意。

总之,在市场化竞争的思维里,跨区招生可以提供家长更多的教育选择,这是一种趋势,不得不然。家长逐升学率而居,也是一种普遍性现象,宪法保障人民有迁徙的自由,因此迁户籍跨学区就读,早从九年国教以来即是如此。教育市场化的来临,不能闪避也不能抱怨,仍要回归学校办学特色,吸引家长重视,与其责怪邻校跨区招生,不如办学绩效展现,留住、吸引学生,才是上策。

●作者宋庆玮,桃园市立福丰国中校长,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88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