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打火山王 不畏拮据拼救人

周刊陈彦廷

担任二○一二年公务人员杰出贡献奖评审的陈金莲这么评价他:「全世界最高薪职业引水人,他的价值在于港区水面下哪边藏着大石头,他都知道。而吴宝龙,就是山上的引水人。」

一九九八年一月十五日凌晨,位于新北市中和的慈民安养院冒出浓烟火苗,二十八岁的中和消防分队队员吴宝龙率先冲入火场,他和另一名伙伴将受困老人一一抱出。

就在第五趟时,伙伴因体力不济滑倒,吴宝龙一手拖着他,一手继续抱着老人跑向出口。「救我!」一位老太太忽然拉住吴宝龙的消防衣,吴宝龙只能吃力回答:「我先抱她出去,马上回来。」但就在他们步出火场的同时,无情的火舌窜出大门,吞没整座安养院。吴宝龙跌坐在地,背后传来火场内的阵阵哀号声,而他再也进不去火场了。

「那是我救过最多人的一次,但完全高兴不起来。我们只有在没人伤亡的情况下完成任务,才真正有成就感。」二○一二年,救人无数的吴宝龙获颁铨叙部公务人员杰出贡献奖,然而此刻,十四年前的火场哀号声,仍旧回荡在他耳际

一二年十二月底的周五晴朗午后,台东森林公园内,一艘鲜红搜救艇在湛蓝的湖面划出白色水痕。吴宝龙抓着龙头,熟练地摆动身体,利用重心将船艇侧缘缓缓靠岸,一位同事上前与他替换。「不要看我们好像在玩,船尾其实很难控制!」吴宝龙踏上岸边时一面说道,「如果平常不反复练习,要救人才发现问题怎么办?这种事不能开玩笑。」说话时微皱的眉毛,勾勒出吴宝龙认真而刚毅的脸庞

建立新制度 提高救灾效率

二○一○年吴宝龙接任特搜分队长,马上实施连串制度改革。包括每日清晨六点的严格体能训练,以及每天下午的满满课程:周一救助模拟训练,周二与周四器材操作与保养,周三山难训练,周五水域训练。吴宝龙并依自己多年经验专业知识,将车祸救难、山难处理等各项勤务,建立一套套SOP,这都是特搜分队过去从未实施的创举。

为了使新制度顺利运作,吴宝龙甚至向消防局长直言,请他协助调离两位尸位素餐的同事,「我们是工作最危险的分队,不该让别人承接他们的工作、承担他们的风险。」吴宝龙解释。

讲求效率的吴宝龙,不断利用自己丰富救灾的经验、简化救灾程序,并建立标准流程;这让他能在各种灾难场合,迅速救下无数伤患与受困、受难者

摊开吴宝龙的救灾事迹,从大小火灾、车祸、山难,到九二一大地震、莫拉克风灾大鹏空难搜救,都看得到他身先士卒的身影。

○九年莫拉克风灾时,担任太麻里乡大溪村村长的台东县乡民代表天生回忆:「那时大家将近三天没吃东西,通信、电力、交通都中断,可以说叫天天不应,吴小队长的出现,真的太振奋人心了!」

当时,吴宝龙领着八名队员,带着救灾物资步出直升机,迅速展开救援行动。邱天生描绘当时的艰难:「他们背着绳索、救难器具,还要扛粮食物资,路都断了,只好用走的,他们就这样来回四个部落,好几个山头耶!」吴宝龙在三天之内成功救助二十五名伤病患,并完成另外三十六名灾民的安置工作。

「没有路没关系,吴宝龙会自己开出一条山路!」警察大学消防学系陈金莲教授这么说,「他有最丰富的救灾知识,又对台东山区了若指掌,能在没路,甚至给错路标的状况下找到目标。在台东,吴宝龙就是山王。」

富有正义感 散发领袖气质

即使今日成为功勋辉煌的救难英雄,吴宝龙并非自小就将救灾当作志业。小时候受职业军人父亲的影响,吴宝龙梦想成为空军飞行员,无奈报考军校却未通过视力检查,梦碎之际他只希望习得一技之长,尽快经济独立。

虽然家境尚属小康,但吴宝龙在高一就靠自己的汗水赚取学费生活费。在稻谷收成期,他利用周末替家中种稻同学捡拾稻谷、摊开曝晒,「我同学住关山,我星期六早上从台东市搭火车到关山,当天工作完再搭回来,隔天早上又过去。扣掉车钱,我一天赚四百多元,虽然不多,却是我人生中第一份薪水。」接着吴宝龙每个暑假都到北部打工,待过电子厂纺织厂,当过木工与面包学徒。(尊重智慧财产权,如需转载请注明资料来源:今周刊838期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