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养不起 别让政策沦空谈

为扭转人口结构弱化问题大陆官方再度放宽人口生育规定,将实施「全面三孩」政策。但回顾过去几年「全面二孩」政策并未出现大规模「补生」现象,「三孩政策」若要避免重蹈覆辙,官方恐怕得有更多政策配套「对症下药」,直面「生得起、养不起」等社会经济问题,才能真正提高大陆家庭生育意愿,才不致于让人口政策沦为「纸上谈兵」。

近10年来,低生育率、人口高龄化等现象,几乎已成大陆人口政策不可承受之重的「老问题」,之前甫公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也无疑再度暴露出大陆人口结构性问题。而不断放宽生育规定的做法,似乎也成为官方解套之道。

坦白说,回顾大陆2016年放宽「全面二孩」政策后,仅在前1、2年稍稍拉抬人口生育率,随后生育曲线又趋于平缓,从结果持平而言,二孩政策显然并没有达到大陆官方当初预期的乐观结果。

如今大陆再度抛出「全面三孩」政策,成效当然有待时间观察,但如若不能汲取二孩政策经验,及正视房价医疗养老,甚至是时下年轻夫妇生育观的转变等社会经济乃至心理现象,届时政策美意打折扣事小,人口结构持续恶化恐令大陆官方更头大。

平心而论,大陆二孩政策之所以未出现大规模「补生」现象,说白了与「钱」这档事脱不了关系。当前大陆年轻夫妇面临的是,薪水追不上日益飙涨的房价,家中年长者沉重的养老医疗负担,以及年年攀升的小孩育儿成本,总总压力大大降低生育的意愿,怕得无非是「生得起却养不起」。

事实上,经合组织(OECD)就有相关研究指出,要鼓励生育最有效的政策手段,不外乎是经济补贴托婴服务女性就业支持及保障生育假等面向,而这几类作法共同点几乎都是,从生育家庭的经济考量出发,由下而上给予实际支持。

大陆未来三孩政策若不能积极推出家庭生育的配套政策,光靠由上而下的政策一声放宽,效果可想而知;更遑论,时下年轻人婚姻观念的转变,加上教育程度提高,考量职涯发展,都让晚婚甚至不婚情形在大陆越来越普遍,而这类社会心理议题也应是政策制定过程中不容忽视的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