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规划 李克强:部署十三五冲刺「小康社会」

本报讯

距中共十八大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6年的时间节点上,中国政府开始研究「十三五」(2016-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启动工作。

作为新一届领导集体上任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该规划将改革创新置于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中国以深化改革之姿,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冲刺

李克强9月2日在北京主持召开国务院组成部门和相关单位负责人会议。(图/新华社提供)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日前主持会议部署「十三五」规划编制时说,要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突出改革创新,着力在推动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破解深层次矛盾上奋发有为、取得更大进展,促进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准,实现提质增效升级

分析人士表示,「十三五」规划的核心和灵魂是改革创新,关键和重点是转型升级和破解深层次矛盾。规划实施的目标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成功推动经济社会转型,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全面开启「发展升级版」和「奇迹第二季」。

中共十八大设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准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没有经济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因此,在「十三五」规划中,发展是第一要务。

值得关注的是,「十二五」规划(2011至2015年)年均经济增长率预期目标定为7%,相较“十一五「预期目标降低了0.5个百分点,这对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一直追求高速增长的中国是一个巨大的转折。

此间接受采访的经济学者普遍认为,「十三五」规划中,中共会进一步淡化GDP增速指标,并将与发展品质科技创新密切相关的节能减排目标放在更突出位置。

「想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GDP增速保持在6.5%左右就够了。」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说,中国经济发展正进入一个新常态,GDP增长的品质比速度更重要,应该更加注重以解决长远问题的办法来应对当前挑战。

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亦预计,「十三五」期间GDP增速预期值将在6%到7%之间,不会高于8%。

中共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的顶层设计,对生态文明的强调引人关注。「十二五」规划中有关生态环境、节能减排等约束性指标的规定尤其严格。

专家们对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领域的若干约束性指标到「十二五」末基本完成规划要求持乐观态度。他们认为「十三五」规划在资源环境、生态建设方面的力度,只会进一步加大,不可能弱化

研究部署「十三五」规划时,李克强强调「着力用结构性改革破解结构性难题」。他指出,用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和释放发展潜力,用科技创新、大众创业增添经济发展新动能,用提升开放水准拓展发展空间,使经济更有效率、社会更加公平、发展更可持续。

「这些破解难题的手段,恰恰是改革的手段。每个五年规划都有一个主题,『十二五』是科学发展,『十三五』的主题则离不开改革创新。」王小广说。

当前的中国正处在从高速到中高速的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迭加「的特殊阶段。在这个阶段,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包括利益格局、财税体制、中央与地方关系等都将暴露出来,如何破解,攸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败。

专家们期待,「十三五」规划能够在这些方面「对症下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产业向中高端水准迈进;加快城镇化进程同时避免「空城」和「大城市病」;出台类似「雾霾天数减少」的约束性指标,让老百姓自己能感受和评估治污成果;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取消或下放更多行政审批事项,加大开放和鼓励民间资本投资……。

「十三五」规划的5年正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任务完成的关键时期,如果改革无法推进,风险就会蔓延。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丁元竹建议,规划要增加衡量改革任务完成状况的指标,建立起量化体系,从时间、进度、成效上进行评价。

「『十三五』规划要求之高、任务之重、风险之大,是之前编制规划时没有碰见过的。」丁元竹说,越是在这样的时期,越需要坚定的改革信念,需要群策群力科学论证,最终才能落到实处。

据悉,对于「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国家发改委已经进行了前期调研,并公布了25个前期研究的重大课题,涵盖宏观经济、教育、农业、房地产、国企改革、环境治理、金融、财政等,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组织社会力量开展研究。(新闻来源:新华社港台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