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量訓練很危險?用三大重點破解你的迷思
前言
他们一听到「重训」这两个字,脑海中第一时间浮现的画面,是一位肌肉猛男扛着惊人的重量,搭配着声嘶力竭的吼叫,头上的青筋感觉随时都要炸裂。
这种深耕于脑海的画面,很可能是从小到大受到了电视节目、媒体杂志的影响,如果自己平时的生活没有机会接触这个领域,就会导致他们对于健身房、重量训练的印象和实际上有落差。
不可否认,这些夸张的负重与严苛的训练确实存在,但这仅仅是该领域的冰山一角,只有立足于金字塔顶端的职业选手,才会与这些极端的情况沾上边。
其实,对于大众来说,训练一点都不危险,而且还是最有效帮助身体成长的方式。
以下我分成三点来说明。
第一:任何事情都有危险,不能只看个案
但我们要知道,媒体本来就只会报导具有讨论度的事件,所以意外、反常、特殊的内容,就成了媒体选材的必要条件,所以我们根本不会看到新闻标题说:「某某人今天又顺利完成一次重量训练」,因为这种东西没人看。
实际上,健身房是一个安全的地方,多数人踏进此地,只会执行安全又合理的训练,那些意外案例只属于极端的少数。
再进一步讲,只要我们生活在世界上,做任何事情都有风险。就连「吃饭」这种一个人每天在做的事情,都有吃饭吃到噎死的案例了,健身当然也有它的风险与特殊案例在。
如果只为了避免那个微小机率的安全风险,就不去从事对自己有帮助的重量训练,就好像有人为了不出车祸而避不出门一样,或许过度极端了。
重量训练,只要你量力而为,加上有专业教练的指导,就可以把训训练风险降到最低。
第二:可预期的挑战
在许多竞技球类比赛中,你需要追赶跑跳,还要碰撞、冲刺、推挤,每一个动作都是风险,只要一个闪神,或者一个角度不对,就会造成莫大的运动伤害。
但是重量训练有既定的运动模式,也有预设好的重量压力,你是在一个相对可控的环境之下进行,不确定性可以被大幅度的降低。
你不会深蹲到一半突然有人跑来冲撞你,你的卧推也不需要随机应付各种角度与速度的变化。所有的训练都是受到控制的,所有的刺激都是预设好的,你只要评估自己的能力,并且使用正确的方法来训练,就可以在极度安全的情况之下完成训练。
或许你会有疑问,如果要讲究可预期性、确定性,完全避免风险,那还有更确定、更无风险的运动可以做,例如在家走走楼梯,到公园甩甩手,做这些运动不就好了吗?
还真的不太好。因为重量训练的本质,是透过「适当的外部压力」给予身体刺激,借此激发身体向上适应的能力,让身体素质能够成长。
其中的重点,是这个外部压力有个「关键阈值」。也就是肌肉要成长,就必须给予身体一定程度的压力刺激,这个刺激如果太弱,就会没有效果。
如果你只有在家里走楼梯,到公园甩手,这些压力几乎没办法让你成长,就算你走楼梯走到精疲力竭,肌肉、骨质、神经系统的成长效果也非常有限。
第三:可调控强度
但事实上,重量训练是最可以调控强度与门槛的运动,你可以根据自身程度来服用适当的训练剂量,不要看到选手或专业人士的训练影片,就认为重量训练都很「重」。
重量训练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根据每个人的程度,给予一个最合适的压力,你需要5公斤的负重,就给你5公斤,你需要100公斤的负重,就给你100公斤。
在古希腊有一位摔角选手,名叫米勒。在传说中,米勒从小在家养牛,为了不让小牛被水冲走,每天都会扛着牠过河。
直到小牛一天天长大,米勒的力量也越来越大,到最后成了一位大力士可以扛得起一头牛的故事。
虽然一个人要扛起一头牛不太可能,但这个带有虚构成分的故事完美呈现了「能力与表现」的关系。
也就是说,健身小白并不用一开始就扛起100公斤,而是从5公斤的重量开始,等到身体素质慢慢提升,就可以进阶到10、20、40公斤。
能够如此精准拿捏压力的刺激,是其他运动做不到的。
以篮球来说,篮球场就这么大、篮筐就这么高,如此单一规格的运动没办法符合每个人的先天条件;以跑步来说,每一次的步伐能够为身体带来的刺激都差不多(所以跑步适合用来训练心肺功能)。
以游泳来说,第一,虽然水有阻力,但这个阻力相对不可控,如果你今天要「25公斤的阻力」,水是没办法精准施予给你的。第二,水有浮力,在游泳的时候身体会受到浮力的支撑,无形中让身体用上了更少的肌肉力量。
所以,比起球类竞技运动、跑步、游泳,重量训练才是最可以根据自身程度来给与刺激的方法,也是提升身体素质最有效率的方法。
而你也不用担心一踏进健身房,就必须要深蹲100公斤,你只需要操作适合自己的重量,并且慢慢进步即可。
结语
虽然重量训练有一定的风险在,但绝对没有你想像中的可怕与危险。所有的训练都是预设好的,不会有天外飞来一笔;所有的训练也都是适合你的,不会有超乎能力的课表。
只要有专业人士的从旁指导,并且量力而为,你就可以长期在风险受到掌控的状况之下,持续成长茁壮,为自己的带来更好的健康状态、身材体态、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