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也有小名 你认识几种

一名中医药大学学生在练习抓药。(新华社资料照片)

有些中药的别名也很耐人寻味。甘草调和诸药的功效,尤似和事的国老,故又称「国老」;大黄泻下作用猛烈功大力专,好似勇猛无敌的将军,故也称「将军」。中药之名简,而其意赅,不仅与中药之形色气味相关,更与古人所处的地域、时代以及当时政治经济环境、民俗、中医药地位等因素密不可分,集中体现了中医取象比类、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古代流传着大量与医药有关的神话、传说。如止血药禹余粮,相传与大禹有关。宋代陈承本草别说》:「禹余粮,会稽山中出者甚多。如蛇衔,刘敬叔《异苑》:「有田父见一蛇被伤,一蛇衔一草着疮上。经日伤蛇乃去。田父因取草治蛇疮皆验,遂名曰蛇衔草也。」

外域传入冠以标记

不少外域传入的药物,往往冠以外域标记。从「海」「番」「洋」等特别标记中。冠以「胡」字的药物,多为两汉西晋时由丝绸之路传入,如胡豆胡麻(即芝麻)、胡瓜(即黄瓜)。冠以「海」字的药物,多为南北朝后由海路引进,如海棠海枣海风藤海桐皮等。

冠以「番」字的药物,多为南宋至元明时由「番舶」自南域引入,如番茄番薯番椒番木鳖、番泻叶等;冠以「舶」字,如舶硫黄、舶乳香等。冠以「洋」字的药物,多为清代从海外引入,如洋参洋姜洋葱洋芋等。

更有一些药物直接冠以国名,如石榴,是安石榴的简称。安石,是古波斯属国,又作「安息」,常用的芳香开窍药安息香

再如活血良药红花,原名为番红花番同「蕃」。《本草纲目》卷十五「番红花」:「出西番回回地面及天方国,即彼地红蓝花也。」西番即吐蕃,是公元7至9世纪建立于青藏高原藏族政权。

秽语 雅化药物名

古代讳饰文化对药物命名亦有一定的影响,不少药物因避俗语秽词而雅化其名。此类药名若以书面形式载入书中未免有俗、秽之嫌,故古代医家每每隐去俗称,雅化其名。如鸽粪,因其屎皆向左盘曲,而称作左盘龙人乳,因道经称久服可以成仙,故名为仙人酒、蟠桃酒;人粪,经加工后是救治温病高热神昏的要药,便据其色、依其形,而美其名曰金汁

其他,如灶心土伏龙肝鼯鼠屎唤五灵脂鸡蛋膜谓凤凰衣,人尿曰轮回酒、还元汤等,有人中黄、人中白皆属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