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权迷思 当务实面对

半年一度的江陈会又在台北行礼仪地举行。当然,对话交流两岸关系的和缓及稳定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形势一片大好」的陶醉,及「以经促统」的「阳谋氛围下,以及我方认为可以在同样是法理主权观念之中,做糢糊的「一中各表」或「主权独立」的宣示、或基本教义派「一边一国」的坚持,我看不仅两岸可以把酒言欢场景终将成为绝响,而且在各方高度期待落空之后,恐怕两岸真正的矛盾即将图穷匕现。这个对撞的真正原因在于两岸政治目标虽然不同,但理论根源却丝毫没有差异的「主权」迷思。

尽管「不从抽象出发,要从具体分析」是美国务实主义光辉的理论,也是中国共党革命光荣传统。可是在两岸关系的思维上,却只抽象论述法理式的「主权」,必也将台湾纳入这种「主权最高又不可分割」的中央地方框架,很少讨论实际情况是否符合,或是否有必要吻合抽象法理观念。

在这种抽象原理指导之下,事实上也产生与两岸关系良性发展背道而驰的实际后果:一、在两岸政治人物频频互访,气氛热络表象下,却时常有国际场合矮化或羞辱我方的言行与举动;二、在军事上的强化与更新,大部分以对台军事行动所需对付我方及美方战力的空、海、电子作战能力为思考的重心;三、在经济交流及整合的趋势之下,不忘尝试以经济手段对付台商或台湾,以达政治目的的作为;四、文化及民间交流也带有浓厚的统战意味。所有这些现象都出自追求不切实际的法理主权的渴望。

而我方在迷失方向之余,也只能附合主权迷思,防卫性地宣示「一中各表」或「主权独立」。基本教义派也以简单草率的「保台」、「卖台」二分,无视在后资本主义全球化规律之下,对岸已成为台湾最大贸易伙伴及投资地主国的事实,以主观愿望继续「一边一国」法理主权的梦呓。两岸在这种抽象论述的轨迹上,外热内凉,事实上是益发朝向对撞的方向挺进。

我认为只有反向思考从理论到实际的思维与行动,从实际出发,体认由于特殊历史经验,就如同欧盟的发生与发展,两岸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独特关系,并非传统国与国、中央与地方、「一中」、邦联、国协、甚至「宗主国」这类的范畴所能涵盖与解释。也不是必须锲合这些想像中的抽像分类两岸才有实质关系可言。如此,方能真正拔本塞源。

而法理主权不仅不合两岸关系的现实,即以当今全球化下的国际实践而言,也没有任何国家真正享有「最高、独立、不可分割」的法理主权。法理主权非但是理论家杜撰,根本不存在历史上西伐利亚里条约之前或之后的国际关系里,其虚构而不实在,也没有导致理论家恫吓的:国际上若非主权国家组成,就会沦为无政府状态的想像。那么,两岸何苦作茧自缚,惜指失掌?

如果两岸各自一意坚持法理主权的迷思,最终的摊牌无法避免,要能在两岸对撞的道路上及时煞车,又能和平稳定地发展两岸独特的关系,唯有放弃(而不只是搁置)法理主权的争议。即使两岸独特关系的现实一时无法为各方了解接受,但是除了兵戎相见之外,总有一天,两岸必须诚实面对,破除「主权」迷思的魔咒,务实地看待两岸关系的定位及发展。

两百多年前普鲁士一位与康德同样重要的哲学家赫德说过:「一个祖国一定有必要奋起对抗与我们同源同种的另一个祖国的必要吗?…政府官员也许可以自欺欺人,政治机器也许可以起而粉碎对方。祖国不会这样子相互对抗,它们就像家庭一样和睦相处。国与国必须血拚,是最为野蛮的人类语言。」这是所有轻言民族尊严」或「一边一国」,受抽象的主权迷思宰制蠢人,午夜梦回之际必须深思警言

(作者为世新大学客座教授哈佛大学法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