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传真-海外寻梦再掀热潮的现实与隐忧
国内实质薪资沦为20年前困境,许多年轻族群有机会宁可选择赴较高薪资的国家就业,随着疫情缓和,各国放宽边境管制之后,恐再掀起海外寻梦热潮。图/本报资料照片
凤凰即将花开、骊歌声响渐近,每年此刻数以万计青年准备步出校门,开始面对未来工作挑战。从国内人力银行的最新调查发现,今年应届毕业学生考虑前往海外求职占比高达9成,创下十年新高。姑且不论上述数据是否属实,年轻族群受到高薪或发展舞台「磁吸效应」晕染,提高离乡背井「海外寻梦」、接受磨炼意愿,其背后所存在的现实与隐忧,不容小觑。
其实从早年台干配合台商海外投资布局,至近期年轻族群希望前往海外寻梦,迄今国人海外就业络绎不绝于途。主计总处资料统计显示,国人海外就业人数从2005年的34.0万人,大幅增加至2019年之73.9万人高峰。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其人数则是从前一年高峰大幅减少至该年的50.1万人,2021年更是降至31.9万人,创下统计以来最低;其中包括13.6万人因疫情超过两年无法返国,而被「迁出户籍」排除于就业统计范围。
尽管主计总处依据国人出入境纪录,再行比对劳健保资料,借此推估长期滞留海外国人可能就业人数;然而许多学者专家认为,主计总处所取得的数据有所低估,实际人数应该超过百万。至于2020年之后国人海外就业人数因疫情而大幅减少,并非反映海外就业机会流失,而是属于短暂衰退,随着疫情缓和,各国放宽边境管制之后,恐将再掀海外寻梦热潮。
不过,我们更加关心的是,面对未来国内年轻族群极有可能再掀海外寻梦热潮之下,不论官方部门或是民间单位,迄今缺乏国人海外就业所从事的产业、位阶、薪资及期间等进行较完整的统计或分析,使得我们观察其对台湾经济或社会造成哪些的影响,极易因解读相异而呈现「正负」两种截然不同结果,甚至难以判断何者较为接近实际状况。
从正面的解读认为,在经济自由化潮流、产业全球化布局下,随着台商经营规模不断扩张,更加需要各类专业人才前往协助拓展,让国人尤其许多年轻族群意愿离开「舒适」生活,接受外派前往海外拚搏磨练,进而借此达到追求人生美好梦想,其背后意义除了对劳动市场的稳定有所贡献之外,无疑是反映台湾「经济力量」的延伸。
相对从负面的解读则是认为,过去20余年以来国内高等教育盲目扩张,加上部分课程规划未能配合「产业结构」转型与时俱进进行调整,造成许多年轻族群「学非所用」,使得其在薪资水准普遍偏低不易栖身下,被迫离乡背井外漂海外寻梦,甚至逐渐形成所谓「台劳」,此对年轻族群的人生过程,俨然是呈现另一型态的「悲哀」。
在此同时,撇开国人海外就业人数大增,是「被迫」出走、谋求「糊口」栖身,抑或是欢喜挑战、勇于怀抱世界不谈,若从国家长期发展来说,并非值得高兴。亦即国家投资所培养的中、高阶专业人才奉献他国,甚至可能协助创造明日竞争对手,此一现象对台湾经济的未来而言,难称好事。此外,再以70万人前往海外就业而言,代表70万人不再国内消费,若携家带眷一至二人前往,则国内消费动能概估至少减少150~200万人。由于国内消费占GDP之比重高达6成,消费人口减少接近1成,无疑对台湾经济带来或多或少之影响。
无庸置疑,海外就业人数大增背后反映的现实是,国内就业机会有限、前景展望不佳,被迫前往海外寻梦寻找机会;加上租税制度扭曲、所得分配失衡,造成薪资持续徘徊低档。因此,绝大多数国家不致将前往海外就业大增认为是「正面」指标,甚至为代表国内经济恶化之征兆。例如:2012年「欧猪五国」陷入债务危机,造成许多年轻族群被迫出国寻职;2015年南韩经济恶化,引发前往海外就业人数大增7成,或许可以发现其端倪。
很显然地,或许是在上述两项因素彼此相互影响之下,导致国内实质薪资沦为20年之前困境,使得许多年轻族群不愿薪资水准低于海外市场,若有机会,宁可选择可能获致较高薪资国家就业寻梦。虽目前台湾前往海外就业「结构」较输出低阶体力劳工的国家为佳,但却又无法忽略所存在之隐忧。此意味着,如果朝野政党持续内耗、对立,导致投资难振、经济低增,让许多优秀聪明的人才不断外移,即使尚未沦为「台劳输出」程度,其实「正在上路」之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