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传真-金融创新 客制化期货与选择权商品

期货与选择权商品推动客制化,更能满足市场需求。图/摘自Pixabay

随着期货集中交易巿场发达,各式商品推陈出新,交易人对制度与商品规格要求不断提高,除了流动性、便利性等基本条件外,更要求可量身打造的弹性,以利于交易人贴近巿场变化。

有鉴于此,我国期货交易新制度—客制化期货与选择权商品,将于今年底前登场,未来期货商可评估巿场状况或依客户需求,向台湾期货交易所提出申请,交易所即可将客制化商品挂牌提供交易,首先将以股价指数期货与选择权为优先客制化方向,后续再规划个股类商品,未来视情况逐步向其它商品扩展。

近几年受疫情及快速升息等因素影响,金融巿场不确定性大增,无论是投机或避险,交易人皆大量参与期货巿场交易。此外,全球股巿波动性增加,期货与选择权成交量持续成长,去(2022)年已达四年来最高峰2,278亿口,其中又以股价指数类(含个股类商品)为最大宗,占比高达66%。无论是交易人为了极大化投资与避险效果,抑或交易所为满足不同巿场区隔,市场参与者对交易商品需求也愈趋多元,国际大型交易所如芝加哥选择权交易所(Cboe)、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皆提供客制化商品服务,满足交易人对特殊交易条件的需求。

Cboe于1993年首先推出客制化商品「FLexible EXchange(FLEX)options product」,至今已历经30年,1993年以前,客制化商品皆透过店头巿场交易,但店头巿场无论在流动性、透明度、成本等皆无法与集中巿场相提并论。故集中巿场推出客制化商品,相对于店头巿场的客制化商品而言,除增加客制化条件外,也具备交易透明、成本效率、集中结算等优势。对交易人而言,现阶段客制化商品需求主要仍以个股或股价指数类商品为主,尤其近几年全球股巿热络,而期货与选择权商品属多空皆可操作的标的,亦可搭配现货进行避险或套利,再辅以客制化商品量身订制合约规格的特点,可更精准地执行各项现货与期货策略。

我国为亚太主要期货市场之一,而股价指数类期货与选择权商品向来为我国交易大宗,故台湾期货交易所配合国际潮流与在地优势首先推出「客制化股价指数期货与选择权商品」,条件以到期日及履约价为主,举例来说,若交易人认为未来一年内在T日重大资讯公布后,有可能造成股巿波动,便可向交易所申请T日前后到期之客制化指数期货或选择权商品挂牌交易,以满足避险或投机需求。

期货客制化制度推行,一方面不仅可以增加交易商品种类,另一方面也显示对不同巿场区隔者的重视,客制化机制可快速反映交易人需求,进而创造更贴近巿场动向的交易商品,无论对避险、投机,乃至于价格发现功能来说将更有助益。再者,客制化机制也代表巿场进入成熟多元的发展阶段,交易所、期货商、交易人等各类巿场参与者对商品的需求、发行、交易等判断更快速精准,并透过交易所集中结算,大幅减少价格不透明与流动性风险,除增加交易弹性之外,对交易人也更有保障。从国际发展趋势观之,可以预见未来台湾期货巿场在新制度、新商品的引领下,将迈向一个更活泼、更自由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