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情结5大特征 找出症结对抗忧郁找回自信

文、图/大家健康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在与别人接触、互动的过程中,难免出现比较心理,当遇到自己不如人或环境不如意的时候,心情难免退缩低落,「自卑感」油然而生。

「不如人」的无助感造就自卑情绪

什么是「自卑感」?中仑咨商中心所长李予澄指出,「自卑感」源自「不如人」的心理状态感觉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中兴院区精神科主治医师詹佳真进一步引用《牛津字典》对于「自卑感」( Inferiority Complex)的定义,是指一种自己感觉「比他人差」的潜在意识。

当出现自卑情绪时,一般人常会有沉默、沮丧、心情低落的感觉,或是骄傲、易怒与自大等极端态度。

李予澄心理师提到,人面对外表、职业、家庭背景等,能拿来与外界「比较」的人事物,一旦自己居于下风,自然的就会出现「自卑感」情绪。詹佳真医师也表示,「自卑感」就像喜怒哀乐一样,是自然的心情感受。

若能正面看待自卑,努力扭转劣势,自卑就会变成跳板,变身成功的动力;反之,若深陷其中,就可能衍生忧郁症、强迫症等情绪问题

阿德勒点出「自卑情结」5特征检视行为「自卑」情绪人人都有,但如何排解,甚至化失意为动力,则仰赖每个人的EQ及对自卑感的认知。李予澄心理师指出,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德勒过去曾出版《自卑与超越》一书,是首创「自卑情结」的专家。

阿德勒的论点提到,人一生下来,就有追求卓越本能,但当现实中遇到阻碍,所产生的无助感与失望心理,就是所谓的「自卑感」。

当自卑感生成,会在心中产生一股压力,为了解决内心的不安,阿德勒认为,人会产生两种现象,一是掩饰自己的缺点,变得退缩;二是努力寻求其他满足感,企图掩饰、弱化自己的自卑感,即是「过度补偿」现象。

詹佳真医师指出,有些「自卑情结」严重者,「过度补偿」方法太激烈,例如对外表自卑,反复整形还觉得自己不完美,严重时恐影响心理健康

不过,归纳阿德勒与近代心理学家的看法,李予澄心理师与詹佳真医师都表示,有明显「自卑感」的人,日常生活易观察到几项行为:

1. 过分要求完美:对容貌身材始终不满意,反复付出金钱与健康代价也在所不惜。

2. 过分贬低自己或过度放大自己:常觉得自己没用,或出现夸张的自大、太以自我为中心的反应。

3. 不能接纳自己:忽视自己其实能做得很好的才能,例如考试考满分,不相信是自己能力好,只觉得是侥幸。

4. 太在意他人眼光:没有自己的看法。

5. 做错事就过度愧疚:觉得自己是糟糕的祸首

FIS自卑感量表 检测自卑主因

李予澄心理师指出,自卑感是人类自然的情绪反应,更是一种人性,但自卑情结过了头,可能酿成其他的情绪与心理问题。

那要如何觉察自己是否有自卑感,以便应对呢?詹佳真医师表示,专业人员治疗时会运用「自卑心理诊断量表」(FIS),透过问题的提问、统计,检视患者有无明显自卑,找出引发自卑情绪的症结

这量表会透过对外表、生活、心理情境等问题的提问来评分,了解自卑感情绪的强烈程度,以及究竟是环境变化、期望过高、个性怯懦,还是情势不明等因素造成自卑,借此帮助临床医师、心理师更明确掌握自卑情绪困扰者真正被困住的原因。

若自卑的感受已影响自己, 建议可向精神科医师或心理师求助, 找出问题的症结。

增强信心3撇步给自己不怕挫折勇气

想让自己更有自信,吴娟瑜老师提醒你可以这样做:

1.勇于开口询问当双方意见不合或沟通不良时,不妨提起勇气询问对方:「你觉得我们的沟通哪里有问题?你可以告诉我你的想法吗?」对很多人来说,只要敢开口询问,就已经是很大的突破了,如果还能跟对方再次搭起好好沟通的桥梁,就会得到更多成长的机会,人际关系一定会越来越进步。

2.学会从外界吸收正向能源例如:多看书、看电影、多旅行、上心灵成长课程、跟长辈或可引导自己的人对谈等,都是能让自己吸收正向能源的方式。吴娟瑜以自己为例,除了阅读名人传记外,每周至少看3部电影。

有时她也会请教别人,聆听别人改变的过程,或是成长的故事。从他人的人生经历,学习别人的好方法,同时也吸收可激励自己的能源,让自己更有勇气、更有方向的朝着目标前进。

3.自我勉励的话语

自我勉励的语句对于自信心的提升也很有帮助。不管是遇到挫折或不开心的事,吴娟瑜老师都会对自己说:「太棒了!这么好的事竟然让我遇到了」,借此提醒自己,不好的事是一个成长的机会。

她也不断透过自我勉励的话语,帮自己加油打气,帮助自己从一个较脆弱的情绪中,拉回到较有信心、有力量的状态。

相反的,如果老是在心中批判自己、责备自己,力量就会越来越小,自信心也会开始动摇。

吴娟瑜强调,「人不可能十全十美,遇到问题只要改进就好,但是永远不要忘记对自己说『我喜欢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