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线如何杀死COVID病毒 东京大学台湾博士生解密

2019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示意图。(示意图/Shutterstock)

全球COVID-19疫情严峻,科学界探讨紫外线能否「杀死」新型冠状病毒,终于有了实证成果。来自台湾东京大学博士罗杰研究发现,特定波长的紫外线能造成病毒基因组(RNA)损伤,有效减低传染性,却不会伤害病毒蛋白质,可望为疫苗研发带来新思维

过去人们已知紫外线能消灭小儿麻痹、诺罗、流感、伊波拉等病毒,但对于能否抑制2019新型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的致病原SARS-CoV-2,仍缺乏实证资料

日本这项最新发表的论文第一作者、东京大学农学生命科学博士生罗杰文,在台湾大学生化分生所取得硕士学位后赴日攻读博士。他接受中央社记者电访时表示,虽然市面上已有许多紫外线杀菌消毒产品,但不同病毒对紫外线的感受性不同,仍需要针对新冠病毒进一步探讨,这项研究成果首次揭示紫外线抑制新冠病毒的作用机制

研究团队将SARS-CoV-2病毒放在培养液中,分别以波长253.7奈米的紫外线(UVC)照射5、15、30秒,发现病毒量的减少程度和照射时间正相关,且在30秒后已测不出具有传染性的病毒量。为了探究UVC如何「杀死」病毒,团队研发新的PCR检测技术,才看见病毒RNA受损情况

罗杰文表示,不同波长的UVC有不同作用机制,波长253.7奈米UVC抑制了新冠病毒,却没有破坏病毒的外型构造及蛋白质;被灭活的病毒诱发人体免疫反应可能类似于真实感染的病毒,因此有潜力用来研发不活化疫苗(中国称灭活疫苗),这指的是用被「杀死」的病毒取其抗原制成疫苗。

紫外线灭活病毒研发COVID-19疫苗能否改善现有不活化疫苗(例如中国科兴国药集团的COVID-19疫苗)的效力,尚需要更多验证,不过罗杰文强调,机制研究的重要性在于提供不同波长应用选择的参考。

研究报告也指出,由于病毒会变异,疫苗及药剂有可能因为抗药性导致效力减低;紫外线对病毒的RNA造成损伤,即便面对传染力更高的变异株,也能有效对抗。紫外线不适用人体,研究团队希望未来能运用环境上,例如以配备紫外线的机器人针对无人场所墙壁地板桌椅进行消毒。

这份由东京大学、日本理化学研究所日本大学学者共同执行的研究已发表在「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期刊,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网站及日本经济新闻也有相关报导。(编辑:黄淑芳)11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