鲇鱼鳕鱼傻傻分不清? 科研「微基因条码」把关

阳明大学食安刘宗荣教授(右二)将与北市府合作一年内检测市售鱼标示真伪,杨登杰教授(左一)也开发全世界最快PAHs检测方法。(阳明大学提供)

过去有业者鲇鱼鳕鱼贩售,呼拢民众;阳明大学食安所将与台北市政府合作,以特有的「微基因条码」(mini-DNA barcode)技术预计将在一年内针对鲔鱼、鳕鱼、鲑鱼鲷鱼旗鱼、比目鱼等国人喜爱的鱼种,鉴别市售寿司餐厅连锁卖场的冷冻鱼是否有标示不实情况,替民众食安把关。

国内食品安全卫生管理法」已于2014年上路,过去曾有业者把鲇鱼假冒鳕鱼贩售,对消费者公平,也容易引起食品安全的疑虑。阳明大学食安所教授刘宗荣与副教授梁恭豪与北市府合作,以特有的「微基因条码」(mini-DNA barcode)技术,鉴别市面上贩售鱼类是否标示不实。

阳明食安所说明,传统DNA条码法是选用特殊基因片段来作为鱼种鉴定的条码,但海鲜加工过程中常会添加多种食品添加物防腐剂色素影响DNA鉴定的质与量;使用「微基因条码」DNA序列比对方法,放大的基因片段比传统方法还短,可以克服海鲜食品加工后原来DNA序列断裂成数个片段的难题,也能解决一次只能检测一种物种困境

阳明食安所教授杨登杰团队,同步开发出目前最快能检测食品中16种多环芳香族碳氢化合物(PAHs)的方法。PAHs是一级致癌物,多发生在吸入含有此化合物的空气,如野火燃烧、沥青焦油,或是吃下烧烤食物。过去检测经常得花一小时,且检测数量有限,杨登杰的检测方法可在18分钟内同步检测16种PAHs,是目前已知全世界最快速的检验方法,可提升国内食品安全检测的速度。这项方法也获得今年科技部的未来科技突破奖。

另阳明大学食安所举办成果发表会,除宣布上述突破性科研成果外,也举办「影食竞赛」与食品安全论文竞赛,「影食竞赛」分别由国立高雄科技大学汤宏为同学许振伟老师团队的「世纪之毒戴奥辛」,北市立阳明高级中学杨博勋、黄永臻、萧孟婷林采妮同学及施芳靳老师团队的「食破添惊」获得首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