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与「猴」傻傻分不清楚! 原来「尾巴」是关键

记者李依融综合报导

有时在动物园会听到游客指着猩猩喊「好可爱的猴子!」事实上黑猩猩金刚猩猩、红毛猩猩都属于「人猿总科」并非猴子,究竟「猿」与「猴」有什么不同,最简单的分辨法就是大部分的猴有尾巴、猿则无尾巴。

▲棕蜘蛛猴有长长的尾巴。(图/台北市立动物园提供)

灵长目动物可大致分为「猿」及「猴」两类,「猿」包含大长臂猿白手长臂猿、金刚猩猩、红毛猩猩及黑猩猩等;「猴」则包含黑冠松鼠猴、蜘蛛猴、棉头绢猴、指猴东非狒狒台湾猕猴等。灵长目动物的脑部发展相较其他动物更为复杂,智商比一般动物高,大多数的灵长目动物有指纹,可以增加触觉敏感度,另外四肢末端大多有五根指头拇指离其他四指较远,以增加抓握的能力

▲黑猩猩属于「猿」。(图/台北市立动物园提供)

究竟如何分辨「猿」与「猴」,动物园分享小秘诀。第一,「猿」的尾巴已退化而不可见,而大部分的「猴」都有明显的尾巴,可用来保持平衡、甚至能用来抓握东西。第二,「猿」的前肢后肢长,而「猴」则后肢比前肢长。第三,「猿」走路时是手指弯曲以指节着地(猩猩)或前肢高举(长臂猿),「猴」走路时则是手掌贴齐地面。第四,「猿」上臂毛是向外横着长,「猴」上臂的毛则是往手掌的方向顺着长。

▲红毛猩猩属于猿,牠们没有明显的尾巴。(图/台北市立动物园提供)

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多数的灵长类动物都处于濒临灭绝危机,台北市立动物园积极参与灵长类动物物种族群保育相关的国际合作计划,期望为灵长类动物的保育尽一份心力。今年以来台北市立动物园迎接黑冠松鼠猴、阿氏夜猴等幼仔出生,前几天棉头绢猴更诞下第二对双胞胎

▲台湾猕猴。(图/台北市立动物园提供)

▲金刚猩猩。(图/台北市立动物园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