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媒体、跳蚤市场

▲如果剩下家乐福与COSTCO二选一,你会不会紧张?(图/Wikipedia)

文/黄郁棋

其实我一直对「媒体是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抱持着存疑的态度。怎么说呢?在台湾的媒体圈有一个现象劣币驱逐良币。一篇可能具有教导大众意义的文章、一篇能让大众看见国外的文章,总是会被其他不营养但挑逗的报导淹没。

我给这个情况取了一个名字跳蚤市场现象。

只有在跳蚤市场,才会「新品」与「二手品」混杂不清;只有在跳蚤市场,你才会在不对的分类里找到对的东西事实上,跳蚤市场比较接近「自由」的原始样貌,是不规则的,是品质不一的,是靠民众自主管理的。

一个好东西,放进了跳蚤市场,价值往往就会降低,或至少遭到众人质疑:「这东西看起来漂亮,但出现在这种地方,假货吧!」于是,劣币驱逐良币、劣品赶跑良品的现象就发生了。

但是,今天我们并没有因此感到困扰,对吧!这是因为:

一、高品质超级市场便利商店诞生了。   二、明确归类为「买菜」的传统市场出现了。   三、其实还有许多超级市场以外的选择。

也就是说,我们以为的自由市场,其实是受到另外一股强势力量的影响才出现的;如果今天没有超市、没有传统市场、没有便利超商,我们还是只能在一堆杂物中找黄金。

想像一下,假设今天全台湾只剩下「家乐福」、「大润发」、「COSTCO」以及「顶好」四家超市或量贩店(强调:这是假设,虽然不是很好的比喻,但是容易理解),而「家乐福」宣布要并购「大润发」,顶好的商品种类价格却都与家乐福差不多的时候,你会不会紧张?

「糟了,以后东西价格、种类都要被家乐福垄断了;顶好跟家乐福差不多,也没用。COSTCO又那么少家,今后是不是要被家乐福玩弄于股掌之间了?」

同样道理,所以今天才会这么多人怕「苹果」被「旺旺」给买下。但是事实上,没有人说你不能再开一家「全联」专卖便宜商品,打击家乐福呀!这笔交易其实是合法的,真正的问题在于:超级市场太少。同样道理,其实今天蔡衍明能够买下苹果,是「自由市场」的表现;如果政府介入媒体交易案,才是开了不良的先例

话说回来,虽然台湾还有许多小超商(小型媒体),但新生代早就习惯了超级市场,所以根本不把它们当作解决方案,于是恐慌就这么蔓延开来。

就我的观点来看,虽然我们并不知道家乐福会不会真的对我们生活产生伤害、这一切目前仅止于「想像中的恐惧」,但民众的恐慌已经造成,总是要想办法让他平息下来。在「超级市场不赚钱、全联没人要开」的前提下,解决方法有三:

一、就放给他烂,久而久之民众就习惯了;如果没发生什么事,事情就落幕了。如果家乐福真的搞鬼(旺旺真的乱来),那等事实发生后再说、再反吧,有凭有据,要反也容易得多。

二、狂开小商店,让超级市场无法垄断、造次(造次卖贵就没人来啦),养成「到处都有东西买,不一定要去超市」的习惯,超市自己就会碰到经营困境了;除非端出更多牛肉,否则可能会倒。

三、开设传统市场。由于超市的特色就是「什么都卖」,你想买到真正新鲜渔获,很难,要碰运气。但是去传统市场就不一样了!同样道理,如果今天台湾能够有各种不同类型的「专业分工媒体」,问题可能就解决了。而这也是所有方案中,我最希望看见的。

例如说,专门分析蓝绿斗争与政府政策的媒体、专门研究科学与医学的媒体(其实已经有很多了)、专门报导国外事务的媒体(例如全球中央)、专门搞电子科技的媒体(这个不用讲了吧,超多,数位时代、网路家庭、PCDIY)、专门报导漫画、KUSO的媒体等。

其实大部分台湾都有,只是可能不太热门,因为大家「懒惰习惯了」,「上超市习惯了」;如果真的想得到自由,自己就得努力点,多方吸收。靠别人喂你吃饭,尽管每天菜色都不同,也不能称之为自由。

备注:在现实中,大小商店常常联合垄断市场,所以西方国家才有所谓的「反托拉斯法」;这几乎是资本主义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媒体或多或少也是会有言论垄断的情形发生,只要媒体靠广告赚钱,就不可能避免。

所以我还是将希望寄予传统市场。只要人们愿意多花点时间,主动追求更新鲜的蔬菜渔获,传统市场就有可能生存;当然,前提是你分得出好坏。(如果新鲜便宜的蔬菜渔获,超级市场也办得到呢?若真的发生,就享受吧。)

作者黄郁棋,年轻的老屁股,ETtoday新闻社群编辑代号KK。本文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投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